區塊鏈應用的挑戰

2016 年 12 月 02 日

區塊鏈技術應用有一個極具潛質的方向,就是結合「智能合約」。「智能合約」其實就是儲存在區塊鏈上、能自動執行合約條款的電腦程式。譬如說,準時運送貨品,經買家確認,才放款給賣家,這個過程現在是經第三方執行,但日後可利用「智能合約」而不需要任何中介或第三方平台。

有可能應用區塊鏈技術的範疇數之不盡,因此近年引發了全球不少科技界翹楚的興趣及投資。然而區塊鏈技術發展剛剛起步,仍然處於初階研究的探索階段。目前區塊鏈尚有需要解決的問題及缺點,譬如幾千部電腦維持區塊鏈運作所需的運算能力資源比統一集中的系統顯著較多。其中一個解決方法是採用結合認許制帳本(permissioned ledger),即只容許網絡中某些獲授權的節點進行管理。

區塊鏈需要多方甚至整個社會共同協作,採用同一個賬簿記載各項資料,才能發揮其積極意義。但目前許多例如銀行等的主要資產擁有者都是既得利益者,銀行業從處理交易和轉賬所賺取的手續費十分可觀。雖然銀行業近期對區塊鏈技術發展反應積極,但其熱忱可否持續仍然是未知之數。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早前聯同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ASTRI)發表關於「分布式分類帳技術」的研究白皮書,也提出了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例如:

  • 不同區塊鏈平台之間以至區塊鏈平台和傳統平台之間如何做到互相通用(Interoperability);
  • 各種網絡安全問題,例如:網絡被掌握大多數運算能力者操控、「阻斷服務攻擊(DDoS)」、身分盜竊等;
  • 如何平衡私隱與透明度;
  • 相關的法律問題,例如:法律界是否有足夠準備處理智能合約;萬一因編碼漏洞令交易某方蒙受損失,應由誰負責;在沒有中央管理人的情況下,誰負責確保各種交易行為符合法規等。
區塊鏈應用不無風險,但科技大勢所趨不能逆轉,所以除了金融業界外,公共決策者和法律業界等也應好好作出準備。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談及推動發展區塊鏈技術。香港能否在此緊貼科技潮流,甚至脫穎而出,要拭目以待。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