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教學」惹的禍

09 October ,2017

作者︰葉劉淑儀女士  |  來源︰:《明報》三言堂

前文提到本港新高中學制有七大問題,這次繼續跟大家探討第二個問題:香港學生英語水平持續下降。雖然教育局經常引用數據,指香港人於國際英語水平測試(IELTS)的表現優於大部分亞洲國家或地區,但不少僱主認為香港畢業生的英語能力仍有待加強。

現時香港學生在英語運用上主要有兩個問題:用錯文法,以及表達能力弱。我認為要學好英語,掌握文法尤為重要。可是,不少香港學生英文文法基礎薄弱,在寫作時易犯文法錯誤。其次,普遍香港學生的英語詞彙量不足,以致難以深入、準確地用英文表達自己的看法。若然學生連最基本的文法和詞彙都未能好好掌握,又談何得心應手地用英語跟別人溝通呢?

為使學生可以最熟悉的語言學習,港府早於八十年代已提倡在中學推行「母語教學」,並於九十年代末大力鼓勵學校以粵語作為主要教學語言。教育局於二○一○年實施新教學語言政策後,中文中學佔全港中學的比重遂由12%升至75%,現時全港僅餘約一百間英文中學。由於就讀中文中學的學生缺乏接觸英語的機會,導致香港學生整體英語能力出現下降的迹象。

教育局近年積極推行公營中小學「外籍英語教師計劃」(NETScheme),讓學生透過與外籍英語老師在課堂互動,改善英語水平。不過,每所學校一般只有一至兩位外籍英語教師,他們大抵只能起輔助作用,對鼓勵學生多聽多講英語的幫助不大。此外,政府雖先後向語常會轄下的「語文基金」注資近五十億元,惟審計署今年四月發表的評估報告指出,近半參與「提升英語水平計劃」的學校達標情况未如理想。

英語一直被視為國際語言,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學生英語水平每况愈下的情况實非我們所樂見。既然「母語教學」政策的後患已逐漸浮現,政府必須亡羊補牢,檢討相關的教學語言政策。我認為要學好英語,學校既要給予學生嚴謹的文法訓練,也要鼓勵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並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海外交流機會,同時確保全體英語教師的師資水平。政府與學校相互配合,才能真正保障香港學生的福祉。

(此文於2017年10月9日刊於《明報》D05【副刊/時代】三言堂)
Contact Us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