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教学」惹的祸

2017 年 10 月 09 日

作者︰叶刘淑仪女士  |  来源︰:《明报》三言堂

前文提到本港新高中学制有七大问题,这次继续跟大家探讨第二个问题:香港学生英语水平持续下降。虽然教育局经常引用数据,指香港人于国际英语水平测试(IELTS)的表现优于大部分亚洲国家或地区,但不少雇主认为香港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仍有待加强。

现时香港学生在英语运用上主要有两个问题:用错文法,以及表达能力弱。我认为要学好英语,掌握文法尤为重要。可是,不少香港学生英文文法基础薄弱,在写作时易犯文法错误。其次,普遍香港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不足,以致难以深入、准确地用英文表达自己的看法。若然学生连最基本的文法和词汇都未能好好掌握,又谈何得心应手地用英语跟别人沟通呢?

为使学生可以最熟悉的语言学习,港府早于八十年代已提倡在中学推行「母语教学」,并于九十年代末大力鼓励学校以粤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教育局于二○一○年实施新教学语言政策后,中文中学占全港中学的比重遂由12%升至75%,现时全港仅余约一百间英文中学。由于就读中文中学的学生缺乏接触英语的机会,导致香港学生整体英语能力出现下降的迹象。

教育局近年积极推行公营中小学「外籍英语教师计划」(NETScheme),让学生透过与外籍英语老师在课堂互动,改善英语水平。不过,每所学校一般只有一至两位外籍英语教师,他们大抵只能起辅助作用,对鼓励学生多听多讲英语的帮助不大。此外,政府虽先后向语常会辖下的「语文基金」注资近五十亿元,惟审计署今年四月发表的评估报告指出,近半参与「提升英语水平计划」的学校达标情况未如理想。

英语一直被视为国际语言,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学生英语水平每况愈下的情况实非我们所乐见。既然「母语教学」政策的后患已逐渐浮现,政府必须亡羊补牢,检讨相关的教学语言政策。我认为要学好英语,学校既要给予学生严谨的文法训练,也要鼓励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海外交流机会,同时确保全体英语教师的师资水平。政府与学校相互配合,才能真正保障香港学生的福祉。

(此文于2017年10月9日刊于《明报》D05【副刊/时代】三言堂)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