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市場延退休 人口老化覓機遇

2017 年 09 月 11 日

作者︰葉劉淑儀女士  |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根據統計處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香港65歲或以上長者佔整體人口16.6%,預計到2030年比例將增至31.1%。

特區政府特別是上屆財政司司長不時強調人口老化是一個社會危機,預料醫療及福利開支會因此擴大,為此設立「未來基金」。社會也十分關注長者的生活保障,全民退保爭議持續多年。

年長非衰老 有心有力應善用

固然,隨着人口老化,對醫療、照顧服務的需求自然增加,還有貧窮長者的生活保障問題,都是必須正視的。然而,筆者認為,討論人口老化的趨勢時,不應只視之為一個社會問題,也應該發掘其可能帶來的正面影響。

許多國家擔心人口老化會令社會生產力下降、負擔增加,但實際情況不一定這麼悲觀。今時今日,富裕社會的年長人士比過去同齡人士更健康和有活力,senior(年長)不等於senile(衰老)。60多歲只是young old。不少國家延後了法定退休年齡,例如澳洲計劃在2023年7月前把退休年齡延至67歲。盡管此舉意味着領取退休福利金的年齡延後,並非人人支持,但其實也回應了社會上很多長者希望繼續工作的訴求。

政府宜牽頭 彈性工作助發揮

在香港,不少人過了60歲仍願意繼續工作。許多專業人士憑着數十年累積的經驗和人脈,發展第二事業。公務員隊伍內也有不少聲音要求延後退休年齡。有見及此,政府在2015年把新入職文職人員和紀律部隊人員的退休年齡推遲至65歲及60歲,現職公務員也可申請延長服務年期。

近期《經濟學人》以The new old為題的特別報告引述英美研究指出,長者創業或自僱工作的比率愈來愈高。這一來證明很多人到了60、70歲仍然有心有力,二來或許也反映傳統職場未能有效善用年長員工的優勢。

就某些工種而言,年長員工憑着經驗、社會技巧、工作準繩度等方面的優勢,生產力不亞於年輕人。因此,不論是政策制定者,還是僱主,都應重新檢視對長者的看法,不宜只把長者看作沒有工作能力的受養者。政府延長退休年齡,可發揮帶頭作用。提供彈性工作安排、利用科技減少工作所需的體力勞動等,也有助鼓勵有能力的年長人士繼續發揮所長。

此外,嬰兒潮一代步入老年,當中不少具備消費能力,產生龐大的消閒、旅遊、保健、醫療服務需求,為社會各行帶來不少商機。保健品、安老服務、醫療器材等固然大有可為。娛樂文化方面商機亦十分可觀,有金融機構報告指香港長者的娛樂開支佔總開支達15%。

長者娛樂消費 新科技成商機

有分析指長者在消閒娛樂方面對科技要求不高,但據上述《經濟學人》報告所述,曼哈頓有老人中心不止舉辦電腦班,還提供虛擬實境遊戲,大受歡迎。在香港,健身中心亦有愈來愈多較年長的客戶。另外,無論是在家安老還是入住院舍的長者,創新科技產品都有助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和安全。

同時,人口老化帶來不一樣的投資需求,鑑於預期壽命延長,不少退休人士雖已儲下大筆積蓄,但也希望尋求有穩健回報的投資產品。目前香港已有一些推動銀髮市場的舉措,例如:政府推出銀色債券,以期帶動債市發展;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辦「銀徽企業嘉許計劃」,嘉許在產品、服務和設施等方面滿足長者需要的企業;政府與社聯在6月亦合辦了「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介紹能改善長者生活的科技產品。社會對銀髮市場商機的意識尚有提高的空間,需要政府、商界及社會繼續努力。

當然,要發揮上述的年長人口潛在好處,取決於社會有沒有相應配套支持。例如消除年齡歧視、推出長者友善就業措施、改善基本照顧及社會保障,讓長者能夠繼續活躍於經濟活動。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