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理財一刀切 礙公共服務質素

2017 年 03 月 08 日

作者︰黃楚峰先生  |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本屆政府在上月22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雖然提出了數點新措施,包括願意就稅制改革進行研究,但主調維持一貫審慎及保守的思維。

筆者一直認為政府應就香港長遠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承擔,以及加大對提振本地經濟的投資。可惜回顧本屆政府的財政預算案,政府只追求收支平衡,未有展現出投資未來的決心。筆者寄望下屆特區政府改變保守被動的做法,引入新的思維去善用盈餘來振興經濟和投資未來,為我們的下一代建立機會更均等的社會。

特區政府向來面對稅基狹窄及收入不穩的問題。大部分中小企不用交稅,小部分的打工仔支付了大部分的薪俸稅。此外,政府的總收入中有一大部分來自賣地和樓宇及股票的印花稅,而這些稅收會隨着經濟情況大幅波動。因此,筆者高興見到政府終於回應社會訴求,在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成立稅務政策組就稅制進行全面深入研究。稅制改革應以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商業中心的競爭力為目標,同時應以經濟數據為本,確保有足夠財政收入來應對人口老化所帶來的額外開支,及公眾對政府改善公共服務的期望。

僅撥款解決問題 欠長遠規劃

本屆政府官員反覆強調,政府在醫療、教育及福利等民生事務上加大了投放,例如福利開支由2012年至今增加了55%,衞生及教育開支分別上升了23%。當然這顯示出政府對改善民生的承擔,但資源運用及分配上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部分根本完全脫離市民及服務使用者的需要,如醫護人手比例過時、長者及殘疾人士服務質素下降、長期病患者得不到照顧等多年未見改善,正正帶出政府近年只以撥款解決問題,忽略了問題的癥結在於欠缺長遠規劃,令資源運用不到位。而且也反映了政府常常以基金資助及一次過的撥款來避免經常性開支的理財方式,影響了公共服務的質素。

而庫房在連年水浸下,政府仍在2014年推出「0-1-1」方案,即各個政策局和部門在2015/16年度起的3年,財政封套開支需要節省2%措施,更加激起民怨。這種「一刀切」的公共理財方式必須改變,需要為運用公共資源定位優次,而各政策局及部門所得資源應當按服務需求及社會需要來釐定。

追求經濟增長 更求公平公義

2016年的美國總統經濟報告指出,經濟上的不平等主要以三種方式體現,包括收入不平等、財富不平等及機會不平等。財政預算案雖然提到以建立公平公義的社會為願景,但對平等的概念未有作具體定義。其實,經濟增長應涵蓋社會不同階層的利益,經濟策略的目標不單是追求經濟增長或財政穩健,更應該考慮如何令社會資源得到適度的分配,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享有平等的機會。

2017年3月8日(星期三)刊登於《香港經濟日報》新銳新論專欄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