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12 月 23 日
為人父母,望子成龍,不少家長都嘗過為兒女奔波撲學校的滋味,走到九龍塘求一幼稚園報名表格,再跑上半山陪子女面試考中小學,甚至遠洋赴歐美參觀大學校園,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據說,港島半山區某一名牌幼稚園要求只有兩三歲的幼孩面試,被考核的對象根本就是小孩的父母,家長的背景、職業統統被問被查,名副其實「查家宅」。可見,香港的家長(尤其是中產家庭)讓子女考入名校之期望殷切。
經常聽說,美國家長一般比較崇尚放任式的育兒政策。其實,不少花旗父母為子女能入讀名牌學府同樣緊張非常。筆者在《史丹福校友報》讀到一篇文章,一個八十年代畢業的舊生因兒子未被母校史丹福取錄,大感失望,耿耿於懷多次致信收生辦事處尋找「死因」。當然,大學的一貫政策並不對申請者公布「死因」。當年,筆者申請柏克萊及史丹福中文系博士課程被拒,亦曾發電郵尋求「死因」,均不得要領。
從前, 美國中學畢業生出路廣,不一定想要入大學拿沙紙。不過,近年望入讀大學的人數年年上升,要考進長春藤等老牌學府更是「打崩頭」。據史丹福的數字顯示,過去三十年的報讀人數飈升,由1983 年約15000 人,到去年有接近39000 名申請者競逐2210 個本科生學位,差不多17 爭1,收生率之低屬全美之冠。BigThree 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的情况不遑多讓。
大學名牌效應素來存在, 近年,媒體及各式各樣的大學排行榜使美國家長更加深信,孩子要成才成仁,就要考入全國首屈一指的精英大學,絕無二路。申請大學時愈變得漁翁撒網,除了心儀的數個選擇外,另外還要多報幾間(甚至十幾間)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學府, 以防萬一。而且, 愈來愈多政府私人的獎學金,更多來自基層及中產家庭的子弟有機會入讀學費極高昂的私立名校。競爭愈來愈激烈,如何脫穎而出成為關鍵。
下文續談名牌大學如何應付數量龐大的申請, 及他們「真正的」收生要求。
來源: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