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01 月 28 日
有朋友從事衣物出口生意,深深體會到網絡經濟帶來的影響。雖然近期美國經濟有復蘇迹象,股市屢創新高,可是當地服裝市場表現反覆,時而火紅,時而沉寂。過去歐美買家主要是Macy's 之類的服裝連鎖店,這些連鎖店現在都要拓展網購業務。網購愈來愈受大眾歡迎,現在不少網購商提供方便的退貨服務,隨貨附上退貨標籤, 顧客可在指定時限內,免郵費退貨換貨。據說,售出的衣物有一半被退回,因此大型商戶對存貨的控制十分嚴格,甚至要求成功賣出貨品才付錢給供應商。
同時,朋友要減省成本也不容易。中國勞工成本逐漸上升,但把廠房搬到越南、緬甸等地不見得划算,一來因為這些國家勞動人口隨時不及中國一個省,二來因為從頭培訓亦需時。總而言之,成衣出口生意愈來愈難做。
上期《經濟學人》專題探討了科技發展對經濟和就業的影響。新科技崛起,衝擊舊經濟,淘汰舊工種,這個現象在過去二百多年不斷發生。十九世紀英國工業革命期間,自動織機迅速普及,令英國許多傳統紡織工人失業;上世紀末數碼相機面世,衝擊傳統相機及菲林生產商,連在鼎盛時期僱用過十四萬員工的柯達亦於2012 年宣布破產。固然,新科技最終可成就新的商業模式,創造新的職位,但在過渡時期,的確會帶來劇痛。
科技發展無疑能提升經濟整體生產力,不過總有不少人未見其利,先受其害。每一輪科技革命初期難免摧毁大量原有職位,而新經濟短期內並不能產生足夠職位來彌補,低技術勞工尤其較難受惠於新興行業。經濟歷史學家Joel Mokyr 指出,英國工業革命初期,雖然生產力有所提升,人均工資卻一度停滯不前,到十九世紀末才追上。原因之一是教育逐漸普及,令更多人勝任技術要求較高的工作。
現在電腦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許多工序都可由電腦代勞,有牛津大學學者甚至預計目前47%的白領職業很可能遭電腦取代。新的工種會愈來愈講求高階思維、創意和人際溝通能力。各地政府若要協助大眾適應這些轉變,必須及早綢繆,改革教育。
來源: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