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02 月 27 日
政府在今次財政預算案公布前已多次放風,將大部分內容公開。減甜成為了今年的焦點,多項派糖措施都有一定程度的減少。相信不少習慣了年年有糖派的市民會有不滿。
財政司司長今年的焦點是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筆者非常欣慰政府終於在這方面做一些工夫,帶起社會的討論。
過去預算保守 市民視狼來了
相信大家都會同意和支持政府適當地推出利民的紓困措施,協助有需要的人,甚至在充足的財政盈餘時還富於民,貫徹「應使則使、應派則派」的原則。但政府近年的開支增幅遠超收入增長,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扶貧及新措施,經常性開支將大增200億元,加上人口不斷老化,經常性開支必定繼續上升。
「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的報告已經指出,基於人口老化,勞動力下降,福利及醫療開支上升,加上香港的經濟已相當成熟,不可能長期維持高增長,預計有可能於數年後出現結構性財赤。根據最新公布的2013年的經濟數據,整體消費物價通脹為4.3%,本地生產總值實質增長只有2.9%,反映本港產業結構出現問題。
雖然財政司司長提供了一些資料和估算,帶出了他對未來公共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可是是次財政預算案卻未有提及如何增加收入,令人憂慮公共財政終有一日會入不敷支。
再加上政府過去的預算都極為保守,不時出現轉虧為盈的情況。所以不少市民可能以「狼來了」的心態看今次的預測。筆者衷心希望政府可以提出他們估算後的各假設和數據,讓大家可以仔細討論和分析。
發展新產業 勿依賴金融旅遊
自1997至98年度至今,經常性開支大幅上升了95%。隨着經濟增長放緩,庫房收入減少,確實令人關注政府長遠是否有充足的財政能力應付巨額開支。財政司司長必須繼續審慎管理公共財政,避免出現財赤,更絕不能透過短期舉債方式應付新增福利開支。要增加經常性收入,最佳的方法莫過於發展高產值的多元化新產業,如創意產業和高新科技,以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給市民。
香港產業過於集中在金融地產及旅遊業,我們一直要求政府加強扶助新產業的發展。可是多年來有關的政策仍是講多過做,今次預算案亦了無新意,令人失望,實在令人擔心最終是否要以大幅加稅填補收入,變相掠奪中產的經濟成果。
若然出現財赤,香港市民只能在大幅加稅及舉債之間作抉擇,政府未能確保穩定收入來源前,不應隨意增加經常性開支。大家要多敦促政府恪守基本法訂下的財政紀律,力求收支平衡,保障中產及下一代的利益。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