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03 月 07 日
相信大家不時都會在電視上見到特區政府推廣調解的宣傳片,對白如下:「遇到爭議,如果雙方都堅持己見,要打官司,結果,不是贏,就是輸,那個結就會愈拉愈緊。為什麼不先嘗試調解呢?調解員是不偏不倚的,調解過程保密、節省金錢、時間。調解員協助雙方解決商業、家事、社區及大廈管理等問題,很大機會達至雙贏。這樣,那個結就解開了!」。以上深入民心的對白,說出調解服務的精髓之餘,更說出成效,這短片過去兩年令不少市民了解到調解的好處,但隨著更多市民對調解已經有一定認識,特區政府是時候更新宣傳片的內容。
近年報讀調解課程的人數可謂有增無減,為了保證認可調解員的質素,業界集中發展評審標準,終於在2012年成立「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有限公司」,將本港四大調解培訓機構的評審劃一,正因如此,他們或已經再沒有資源去為調解作宣傳,唯有依賴特區政府有關部門。筆者認為要令市民更加深入了解調解服務的好處,便需要長期投放更多資源去推廣有關服務。
現時的宣傳短片已經播出超過兩年,不單欠缺新鮮感,亦給予市民的印象是這兩年來調解沒有特別的進展,筆者認為若然特區政府認為仍有市民需要對調解有基本認識,從而需要保留這條短片,這個做法可以理解,但要注意當普羅大眾了解箇中道理,便需要提供更深入的內容,例如調解的種類,而短片需要有專注性,針對不同的對象。至於媒體的選擇亦是非常重要,傳統媒體如電視、印刷媒體的宣傳效應已經大不如前,筆者認為應該積極考慮加入新興媒體如社交媒體,不單可以透過病毒傳銷(Viral Marketing),達到eWOM (electronic word-of-mouth)效應,而且在內容更新方面變得更快更方便。
在宣傳上應該加強與業界的合作(包括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有限公司及旗下四名創會會員),善用他們現有的會員網絡作更深層次的宣傳,從而達到網絡效應(networking effect)。由於調解是關乎每位市民的需要,未來的宣傳內容要更生活化,俗語稱「入屋」才能引起共鳴,這是非常重要。
總結,筆者期望未來特區政府有更全面的宣傳策略,令七百萬市民認識如何透過調解服務,解決身邊遇到的糾紛。
來源: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