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在」還是「無處可逃」的聯繫

2014 年 03 月 18 日

自互聯網普及後,大家雖然足不出戶,仍然能知天下事,對一般用戶而言,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域」環境下獲取及傳送資訊是最好不過;相反,對於頻密公幹外遊,經常需用與在職機構或客戶聯繫的人士可能是一件苦事,皆因想尋找片刻寧靜近乎不可能,話雖如此,從通訊技術層面而言,確實仍有限制,例如大家在電梯裡、在乘搭飛機時都無法跟外間聯繫。

要在公眾環境下使用互聯網,一般透過兩種模式,分別是以流動通訊(3G/4G LTE),或以WiFi聯繫,隨著通訊科技不斷進步,以往不少未能接收到通訊的地點或環境都以變得可能,就以乘搭飛機為例,新加坡航空公司已經能夠在三萬五千呎高空中讓乘客與外界保持連繫,旅客在客艙中可以使用無線網絡連接(Wi-Fi)互聯網及流動電話服務,該流動電話技術讓乘客使用GSM流動電話使用SMS短訊,或利用智能手機或Blackberry收發電子郵件,及打出與接收話音電話。由於航空業競爭激烈,相信在未來有更多航空公司效法,而新興的郵輪服務相信亦會在未來的日子提供。

筆者撰寫這個題目並不是想提倡大家無時無刻地使用互聯網,相反想再一次提醒大家如果善用身邊的科技,科技的設計是以人為本,而使用者的角色,是應該懂得駕馭科技,並非科技駕馭使用者,但可惜近年大家到處見到的低頭族,明顯是被科技駕馭,當中有些不幸已經成癮。

對於通訊科技的發展已經令大家在「無處不在」的環境下聯繫,從生產力角度而言,固然是一件好事,可以令企業的員工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可以延續手上的工作;但從員工的角度,確實需要「均衡」的生活,每位員工都應該需要有個人的時間和空間,而企業亦需要懂得「尊重」這一點。一旦員工覺得其工作機構以科技去駕馭私人的空間,不單影響員工士氣,更令彼此關係變差。

總結,筆者期望各位都能夠成為精明的科技使用者,不再因使用科技而變得煩惱。

來源:星島日報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