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03 月 19 日
近日全球的焦點相信是「馬航失蹤事件」,筆者不能肯定這篇文章刊登時,事件是否得以解決,意思當然是全體機組及二百多名乘客吉人天相,安然回家。是次事件由本月3月8日起,至截稿前整件事仍然是一個謎,整架客機消失得無影無蹤,而多年來所有客機都依賴的科技,俗稱「黑盒」的飛行紀錄儀不單未尋回,更沒有訊號被偵測到,由於黑盒的訊號只能夠維持30天,隨著時間流逝令到尋回客機的希望漸變得渺茫。
整件事件發展至今,除了不幸的原素外,亦令外界反思當前確保航空安全的技術是否足夠,更重燃飛行紀錄儀(俗稱「黑盒」)的爭論。有航空專家指出,現今汽車已開始透過網絡互相連線和溝通之際,而客機卻依然停留在「無線電時代」,縱然部分改善技術已存在,但航空公司卻為節省成本而不肯改進,專家更指出全球很多地方雷達覆蓋率依然不足,在追蹤網絡上形成死角,雖然現代客機會安裝全球定位系統(GPS),但只是讓飛機確認自身位置,並無法通知地面人員客機所在位置。此外 目前的雷達或衛星追蹤客機的技術均有不足之處,例如雷達雖有效追蹤在陸地上空的飛機,但無法追蹤低飛的飛機,而追蹤能力到海上更會大打折扣,曾有報導指失蹤馬航據報曾在失去聯絡後曾低飛一段時間,但雷達未能確定其位置,正可能暴露雷達的弱點。
筆者並非航空專家,雖然認同在統計學上,飛機的失事率遠比幾它交通工具低,但可惜一旦出現意外,涉及的人命數字可能是數以百計,更具災難性。多年來航空業都受著不同的外圍環境影響,包括911事件、沙士、金融風暴及海嘯,部份國家亦因高鐵的網絡而影響內陸航空的業績,還有不計其數的惡劣天氣,全部對航行業有著正面的衝擊,故此多年來都不斷推陳出新,加強客戶和增值服務,例如新加坡航空公司已經在部份客機提供上網服務,令乘客在30,000呎高空仍然能夠跟外界聯繫,另一方面,航空公司亦不斷使用科技將一些工序自動化,務求減輕營運成本。
儘管今次事件是這麼詭異,但馬航作為一間歷史悠久的航空公司,其表現可謂強差人意,不論在消息發放或應變都充份出顯示非常不專業。筆者認為經過今次事件,各大航空公司應該跟兩大飛機生產商「波音」及「空中巴士」研發更安全的航空系統及客機,要明白這類裝置成本可能高昂,但若能保障人命,肯定值回票價,相信世上沒有人願意冒生命危險去乘搭不安全的航機。
最後,筆者祝願馬航 370的事件能夠出現奇蹟,讓全機的人員都能夠安全回家。
來源:e-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