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04 月 07 日
上週末在接近毫無徵兆下,天文台在晚上八時左右,短短一小時內將暴雨訊號由黃色提升至黑色,最可怕不只是下雨,而是本港多處地方出現冰雹,由於是星期日大批市民出外晚膳,令不少市民慌忙躲避,情況便有如電影「明日之後」的片段。當中最觸目可算是九龍塘又一城商場出現玻璃天花碎裂,大量雨水打入商場,轉瞬間變成一片澤國,其實出現突發事故又豈只一個商場,就連九龍塘港鐵站及屯門等,都有商場不能幸免,是次事件反映了大自然的憤怒是多麼可怕,更突顯了人類的渺小,正如天文台事後表示,以現今的科技是不可能預測到冰雹的發生,筆者雖然不是氣象學專家,但像當晚這麼大規模的暴雨區在短短一小時內急劇形成,難到真的一點預測也看不到?其實天文台對市民做多些溫馨提示也未嘗不可?
是次惡劣天氣造成多處的破壞是近年少見,渠務署署長鍾錦華甚至聲稱是200年一遇的暴雨,其事件特發性令各大傳媒包括新聞台未能迅速捕捉有關片段,全靠流動科技及社交媒體,再加上網民的自發性,令市民能夠迅速獲知最新情況,找合適的地方躲避。從技術層面而言,突顯了香港資訊基建的成熟及質素,能夠在同一時間處理大量數據之餘,亦能夠抵擋惡劣天氣,另一方面,從媒體角度而言,是次事件突顯了非傳統媒體的靈活性,能夠以極迅速方式將訊息廣傳開去,相反,傳統媒體礙於資源所限,其機動性可謂大打折扣,是次的報導內容不少內自網上流傳的片段。
筆者認為新媒體在傳播突發訊息已經奠定了一定位置,跟傳統媒體有相輔相成的效應,若能好好地加以發揮,其協同效應將令香港的資訊流通更具透明度,傳媒以致政府部門應該多設立網上平台,好讓市民上載內容,例如天氣突然轉壞而令到樹木倒下,市民可以迅速將有關照片或影片上載,從而令有關政府部門及傳媒跟進,不單加強官、媒、民三方的合作,亦強化現有G2C (Government to Citizens)的電子公共服務,市民變得更積極參與政府的事務,從而提升市民對政府的信任。
來源: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