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非洲的絕招3

2014 年 09 月 01 日

美國《彭博商業周刊》8 月4 日一期的開卷文章提到,中國比美國更早洞悉在非洲投資和開拓市場的好處,現在西方國家已難與中國在當地競爭。作者Howard W. French指出,大部分人以為中國只是被非洲的天然資源吸引,其實中國的對非政策涵蓋多方面,很有遠見。

眾所周知,中國透過援建非洲的基礎設施,取得公路、港口、機場和鐵路系統等各項工程合約。此外,愈來愈多中國商人有見於非洲人力成本低廉,到當地設廠(事實上,香港有些廠商多年前已進駐非洲,賺了大錢)。上述文章還指出了一個較少人留意到的重要趨勢——不少中國企業以非洲市場作為進軍國際的跳板,例如做電訊基建的中興及手機製造商Techno 已成為非洲的知名品牌。雖然中國電子產品的質素未必及歐美產品,較難在高端市場競爭,但其相宜的價格正好迎合對科技要求不太高的非洲消費者。隨着非洲人口不斷增長及教育程度不斷提升,消費力強大的中產階級將會冒起,為中國企業帶來更可觀的收入。

另外,有一點是文章沒有提到的:中國與非洲的交往不止建基於經濟上的好處,也有政治上的考慮。聯合國193 個成員國當中,54個來自非洲,與非洲各國打好關係,有助加強中國在聯合國的影響力。為了鞏固中非友誼,中國更以低廉租金將物業租予非洲國家設立駐華大使館。

無論如何,向非洲出口消費品確是中國的「絕招」。着重通商貿易乃中國傳統外交智慧,古時就有張騫和班超出使西域,與西域各地建立通商關係。相比之下,目前美國的對非政策受制於國防需要,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在中東反恐,忽略了整片非洲大陸的市場潛力。雖然美國現在努力進入非洲,並在剛舉辦的美非領導人峰會中提出一系列投資非洲的計劃,但畢竟中國喝了「頭啖湯」,美國要取代中國在非洲的地位並不容易。

有些人批評,中國一方面從非洲進口原材料,另一方面向非洲大量輸出勞工、資金和工業製成品,是搞「新殖民主義」。中方則表示是為了協助非洲發展。中國的政策固然不純粹建基於利他主義,但中國在非洲的投資無疑減輕了非洲的債務,並促進了當地的教育及基建發展,是達到雙贏的明智之舉。

來源:明報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