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10 月 04 日
上文提到,中國今年第一季經濟增長只有7%左右,不再是雙位數字。有人擔心中國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發展中國家在起步階段靠廉價出口帶動經濟,但隨着經濟發展,工資上漲,出口價格競爭力下降,增長就會減慢甚至停滯。近年許多在廣東設廠的港商都面對勞工成本上升的問題。許多勞動密集工序也漸漸由中國轉移到緬甸等國家。
2008 年次按危機後,歐美消費力減弱,進一步影響中國的出口。中國最初的對策是放寬投資和信貸,一時緩解了對經濟的衝擊,卻造成產能過剩、房產泡沫等後遺症。最近我由北京到承德,聽當地人說,他們的收入只有北京的一半,但房價、物價高漲。據報道,全國不少地方出現有樓無人住的鬼城。很多論者憂慮中國會出現債務泡沫爆破。
不過,200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彭思(Michael Spence)教授在最近一期Stanford Business 訪問指出,關於中國債務問題的報道「有誤導性」。中國政府擁有龐大的儲備、國有資產和稅收能力,財政仍然穩健。企業債務問題確實不容忽視,但中央政府決策者已意識到問題所在。至於「鬼城」問題,斯彭思認為,目前未有數據證明情况如報道所指般嚴重,但不能否認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想不到好方法,就大興土木(香港何嘗不是這樣?),胡亂投資,中央亦已開始設法控制。
許多國家為了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藥石亂投,補貼傳統行業,試圖降低出口成本,終歸失敗。斯彭思教授認為,南韓是成功走出這個陷阱的好例子;南韓政府放棄挽救垂死的行業,改為投資於科技和教育,透過市場力量,促使三星等公司升級轉型;中國也朝這個正確方向發展,決策者採取新的經濟發展策略,轉向加強內需和發展國內服務業,改革金融體制,調整經濟結構,而非盲目追求增長。
他相信,增長放緩是走向成熟經濟的必然現象,隨着中國城鎮化和經濟轉型,服務業能取代製造業吸納農村人口,中產階級會不斷壯大,為已發展及發展中國家提供龐大市場。固然,轉型路上風險難免,但斯彭思教授仍對中國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感到樂觀,並認為隨着經濟發展,政治制度將以具中國特色的方法(idiosyncratic Chinese way)演進。
來源: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