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運動與推動政治變革(下)

2014 年 10 月 28 日

上回我們談到地緣政治智庫Stratfor 的一篇文章(StudentMovements: A Subject of HumanGeography),文中試論香港佔中運動會否與歷史上的學運一樣,能夠成為推動香港以至內地民主發展的重要推手。本篇將探討香港佔中與其他學運之別。

歷史上的學運大多由大學生主導。然而,我們知道領導佔中學生的除了由以大學生為主的學聯外,以中學生為主的學民思潮亦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佔中初期,鼓動學生「重奪公民廣場」的,正正就是學民思潮的召集人——當時年僅十七歲的黃之鋒。由年輕中學生打頭陣的學運,到最後會否像西方反徵兵運動般成功推動變革,還是如紅衛兵般曇花一現,我們拭目以待。

學運追求的是實際成果。佔中打着「公民抗命」的旗號,領導者表明願意犧牲前途,甚至入獄或留案底,輕易佔領道德高地。學生追求理想固然值得尊重,可惜他們提出的要求不切實際,例如要求特首下台或要求人大收回決定。現實是中國是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不可能因為一群學生而隨便改變國家最高權力機構所作的決定或推倒地方行政首長。學生的要求不禁令人覺得他們追求的是政治效果而非實際成果。無了期的街頭抗爭實質會拖慢香港民主進程。

學運的成功很大程度取決於人民的支持。佔中已持續了快一個月,香港市民間已有清楚聲音指出佔中影響日常生活所產生的代價已遠遠超出運動帶來的可能正面成效,故希望佔中盡快完結。西方傳媒最初有期望佔中能重燃內地人民對民主的渴求,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內地人對佔中相當反感,尤其對之前倒轉國旗不滿。很多內地人不明白為什麼香港作為全國最富有的地區,享受國家提供免費的國防及外交保障、全國最好的食物和水及最高人權及自由,又不用將稅款上繳中央,仍然有這麼多不滿?就佔中問題據了解大部分內地人是支持中央政府的。

其實在第二階段諮詢提委會的組成仍有很多空間增加民主成分。人大的決議案並未對增加或重組提委界別設限,例如漁農界的六十票可否分二十票予更具代表性的金融服務界或新增一個青年界別?這些仍可作深入探討。

來源:明報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