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方寸損民心 佔領只能撤退

2014 年 11 月 07 日

佔領運動持續了超過1個月,已出現明顯無以為繼的情況。

在中央和特區政府持續強硬的態度下,佔領者開始逐漸意識到佔領街道的違法行為是不可能迫使政府退讓的。道理很簡單,就是任何政府若然因為群眾的非法行為而收回全國最高立法機關的決定,或是將不符合基本法的公民提名合法化,則法治和管治威信蕩然無存,香港將永無寧日。

藥石亂投 顯大勢已去

泛民政黨和學生組織在短短數天內先是提出廣場電子投票而兩日後撤回,再提出要和總理直接對話,及後又重提辭職公投的老把戲,本文截稿時又說要去上京見官。如此毫無章法地藥石亂投,可以見到組織者內部已方寸大亂。

佔中發起人背棄群眾返回大學教書的退場行動,對佔領運動打擊極大。普羅市民見到連發起人都已撤退,又豈會再不知大勢已去。

他們提出的眾多提議之中,以立法會議員辭職公投的回響較大。議員辭職重選的所謂「公投」在2010年時已做過一次,結果投票率低、議題不清晰,和得不到預期中的投果,最後政改方案仍然獲得通過。

泛民推托 拒身先士卒

媒體報道今次的辭職重選方案是學生們單方面的想法。他們可能忘記了今時今日辭了職的議員不能夠立即再次參選。這意味着議員們要放棄薪酬、尊貴的地位和辛苦經營的地盤。更甚的是,他們讓出的議席可能被其他政黨搶去。所以各泛民政黨一開始就互相推托,不想身先士卒。

就在泛民互相推讓之際,《蘋果日報》在周末連續兩天以頭版報道和社論大力批評辭職公投的想法。其理據除了怕輸和有示威者不同意之外,更指有一些「批評主流泛民的激進人物」支持公投,「令人擔心背後會否有陷阱」。

眾所周知,《蘋果日報》的老闆黎先生是泛民的金主,其意見和所製造出來的輿論有很大的影響力。在周末的報道刊出後,名副其實地起了一錘定音的效果。泛民議員們馬上開始根據該報內列出的各項理據來反對辭職公投。他們的嘴臉和說法與早一兩天同意要辭職時有天壤之別。

「跟車太貼」 倘轉軚難看

看來,他們犯了「跟車太貼」的錯誤,現在要轉軚便顯得相當難看。更有趣的是,由於學生們仍然堅持己見不肯收回建議,令到該報的一個名為「一錘定音」的欄目要公開質問學生代表,要求他們解釋。

其實,今次事件正好證明泛民再次講一套做一套。他們天天高叫「真普選無篩選」,可是他們卻是一個由神秘小圈子組成的密室會議去否定將「袋住先」的政改方案付諸全民投票。與一周前的廣場電子投票一樣,投票的議題,字眼和誰人可以投票等,全部是由小圈子預先篩選和決定的。

再者,「怕輸」竟然是不願意公投的一大原因。民主選舉向來有贏有輸,未投票就要求鐵定知道結果和有百分百安全系數的,不就是他們口中所反對的「假普選」嗎?連他們自己都不身體力行落實「真普選」,卻煽動群眾破壞秩序和損害法治,實在是無恥和令人憤怒。

事已至此,佔領者唯一可行的路便是自行撤退。所有人都知道佔領馬路不得民心,一百八十多萬人簽名反佔中的主流民意更是「全民覺醒」的後果。

各大報章的社論,泛民學者和部分示威者都在呼籲退場。所以佔領行動的領袖們現在要思考的不應再是一些不切實際的建議,而是要計劃如何體面地撤退。

來源:經濟日報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