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佔領 須加強港人識一國現實

2014 年 12 月 01 日

佔領行動持續兩個月,最近警方陸續在不同地點進行清障,但是佔領何時全面結束,令城市回復正常運作,仍是未知之數。

很多市民因佔領行動而受交通擠塞、經濟損失等困擾。筆者接到不少市民查詢,問政府為何遲遲不清場,到最近才「借禁制令清場」?

正如政府一再表明,佔領行動違法。我亦認為,佔領行動涉及非法集會、擾亂公安、盜竊(如偷鐵馬、偷電)、破壞公物等行為,相信已觸犯《公安條例》、《刑事罪行條例》、《簡易程序條例》、《警察條例》等多條法例。

社會兩極化 青年更仇視政府

筆者相信,警方早前未有行動,是因為經9.28事件後,政府的策略有所調整。該次警方施放催淚彈,盡管出於行動需要,無可厚非,卻因此承受極大政治壓力,令警方士氣大損。政府明白,假如採用武力清場,難保不再被質疑使用過度武力,激發更多人上街。即使警方有足夠人手一次過清理所有佔領區,難保佔領者不去而復返,長期打城市遊擊。簡而言之,清場還相對容易,要徹底解決問題則很難。要防止佔領死灰復燃,政府一定要有足夠民意支持。

近期多個民調顯示市民大多希望佔領者早日撤離。上周「佔旺」清場再次爆發衝突,雖然部分示威者試圖「再佔」或轉移陣地,但佔領行動結束的日子應該不會太遠。下一步,政府要考慮如何處理「後佔中」的局面。

香港經歷佔領行動後將面對一個前所未見的局面。經濟上,香港根基好,相信還可以於短期內復原。但政治上,社會經此一役,已經嚴重兩極化。不少家人、朋友因政治立場不同而反目,世代之間的矛盾尤為明顯。有評論人指出,佔領者未能達到目的,會更憤世嫉俗、仇視政府,特別是年輕的一群。有人說香港會失去這年輕的一代。也有人說香港的分離情緒會擴散。這些問題必須得到正視。

搞大滙演舞會 無助解決問題

坊間提出了各種建議,例如舉辦青年舞會,推出青年創業基金等等。搞大滙演、青年舞會之類的活動只能粉飾太平,沒有實質作用。至於創業基金必須有明確的政策目標和相應的配套條件協助青年成功創業,以免淪為派錢項目。

燒煙花式項目無助於解決問題,我們需要能夠對症下藥的政策回應。很多人在討論青年政策時,都提到「三業(學業、事業、物業)」問題。的確,香港青年普遍受到這三方面的困擾。尤其是教育制度兩極化,經濟活動欠多樣性,令不少青年覺得自己及其下一代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對前景失去信心。固然,改善教育和擴闊產業結構都涉及長期政策,建屋政策也一樣,難即時見效,但卻是必須處理的。

筆者也留意到,有年輕人說,他們所追求的不是甚麼向上流動,而是「公義」。要處理世代鴻溝,化解青年對國家及一國兩制的不滿,不能只着眼於物質。

港依靠中國 不應採敵視態度

部分青年之所以要求有「公民提名」的特首選舉,是由於不相信按照《基本法》及人大相關決定所訂的制度能夠選出以港人福祉為依歸的特首。因此,我們需要加強有關一國兩制的論述,令港人明白兩點。第一,香港在憲制上是中國的一部分,港人有責任為國家着想。中國堅持特首須由愛國愛港人士擔任,乃出於維護國家安全的考慮,一旦由受外部勢力操控的人當特首,對中國和香港都沒有好處。第二,正如英國《衞報》在9月份的一篇文章標題所指出:「China is Hong Kong's future─not its enemy」。回歸前後,中國對港政策都以港人福祉為首要考慮,尤其隨着經濟環境轉變,香港的確極度依靠中國,不可能在脫離中國的情況下持續繁榮。國家是香港強大的後盾,港人不應採取敵視態度。以上說法或許不中聽,忠言逆耳,港人有必要面對現實。一國兩制給香港最好的機遇,應珍視而不應破壞。

來源:經濟日報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