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戰爭與網絡欺凌

2014 年 12 月 18 日

網絡欺凌越來越普遍,有些網民只要看到不合意的言論,就會在網上滋擾對方,甚至提出死亡威脅,例如美國女權論者Anita Sarkeesian 就因為批評電腦遊戲侮辱女性而遭到遊戲玩家多番恐嚇。事件受到國際媒體關注,本月初Bloomberg Businessweek 更對此作封面報道。

Anita Sarkeesian 在多倫多約克大學修讀碩士時已經開始研究女性在大眾文化中的形象。後來她留意到,電腦遊戲的性別歧視尤為嚴重。2012年,她在眾募平台Kickstarter 募得16萬美元,製作一系列影片,探討電腦遊戲如何描繪女性。Sarkeesian 指出,大部分電腦遊戲中,女性都不是主角,不是等待拯救的弱者,就是袒胸露臂、賣弄色情的花瓶,或被其他角色虐殺的暴力受害者。即使有少數遊戲以女性為主角,呈現手法也與男性角色大有不同:玩家選擇扮演男角時,往往是以第一身觀看場景,但選擇女角時,往往採用第三身視角,一直看着女角性感的背部。Sarkeesian 認為,凡此種種說明了電腦遊戲有「物化」女性的傾向。

Sarkeesian 的影片獲得廣泛迴響,但同時招致抨擊和滋擾。有人批評她未有準時完成項目(雖然她最終確實製作了六條影片),而且沒有清楚交代如何使用籌得的經費。不少網民更騷擾和恐嚇她,例如把她的樣子移花接木到色情照,以及向邀請她演講的大學發出電郵,威脅會到校園開槍。不論Sarkeesian 處理經費的手法有否失當,這些滋擾手段明顯過火。

其他女性遊戲開發者和評論人也不時受網民欺凌,主要因為電腦遊機一直由男性玩家主導。部分機迷非常抗拒任何挑戰這個「傳統」的遊戲或評論,於是透過互聯網匿名做出種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只要對某個遊戲開發者或評論員看不過眼,就肆意攻擊。

今年中,遊戲開發者Zoe Quinn 遭到網民大規模滋擾,連聲援她的人都被黑客入侵公開個人資料——這些攻擊者的藉口不過是懷疑某一遊戲評論人因與她有私交而對她的遊戲予以好評。事件越鬧越大,結果被稱為「玩家門」(GamerGate)。

Anita Sarkeesian Zoe Quinn 受到連串恐嚇,一度要避走他方。她們的故事不但反映出遊戲界的性別歧視問題,而且說明了電子遊戲所鼓吹的暴力文化確實會令一些機迷變得暴戾,將暴力帶到網絡以至現實世界。

來源:明報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