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12 月 22 日
作者︰葉劉淑儀女士 | 來源︰明報
我最近於立法會書面質詢教育局, 要求局方提供教育局長自2012 年7 月上任至2014 年12 月期間共21 次的外訪詳情。縱觀局方提供的資料,我認為局長部份外訪確有需要(例如向美、加等地推廣中學文憑試資歷),但我對局方強調局長外訪以「鞏固本港作為區域教育樞紐的角色」一說甚有保留。
首先, 「區域教育樞紐」意指各地人才薈萃香港,與本地學生長期交流,切磋學問,收提升本港學術水平之效。由於本港入境政策概不批准非本地人申請學生簽證到本港官立或資助中、小學就讀,故此「樞紐」一說只適用於大專教育;而查局方規定,本地大學錄取非本地學生入讀資助學士學位的總數不得多於整體核准學額的20%,以保障本地合資格學生入讀的機會。事實上,教資會資助學士學位課程在2010/11 至2012/13 學年錄取非本地學生的整體比例介乎12.7% 至14%之間,相信原因部份出自大學缺乏足夠宿位,無法招收太多外地生之故。另外,由於文化隔閡、互相照應等客觀原因,內地生和外地生較易各自聚居一地,久而久之形成人以群分的情况,削弱本地學生與他們互相交流的機會。
其次,所謂「有麝自然香」,大學自會透過改善課程質素、聘用一流師資等方法提升自身的吸引力,招攬境外學生到港就讀。以科大為例,該校與美國西北大學商學院合辦的EMBA 課程早前獲評為世界第一,由此打響名堂,吸引不少境外學生慕名報讀,當中包括來自保加利亞、埃及、薩爾瓦多、希臘、摩爾多瓦、烏克蘭的學生。由此可見,大學可憑自身實力提升自己及香港作為「區域教育樞杻」的作用,局長因此原因外訪似為錦上添花之舉,並無必要。
其實香港尚有不少窒礙其作為「區域教育樞紐」的根本問題,例如國際學校學位不足、供非華語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就讀的學位不足、大學宿位不足、本地學生英文和數學水平日趨下降、本地生與內地及外地生交流機會不足等,都亟待局方妥善處理。局長與其屢次掛帥遠征,倒不如坐鎮添馬,多與同僚研究如何解決上述問題,相信更能提振香港作為「區域教育樞紐」的地位。
來源: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