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 02 月 04 日
作者︰葉劉淑儀女士 | 來源︰明報
早前匯賢智庫學苑邀請了設計大師靳埭強分享其創作之路,在多方面都能給聽眾帶來啟發。
靳埭強是番禺人,幼時在番禺跟祖父靳耀生居住。靳耀生是「灰塑狀元」(灰塑是嶺南建築裝飾工藝,即用石灰為主的材料,在牆上、屋脊上製作塑像),有份製作廣州陳家祠的灰塑。靳埭強受祖父薰陶,從小熱愛美術。他在國內讀書的時候,學到《詩經》、《論語》、唐詩、宋詞,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也培養了他的中國文化底蘊。
十多歲來港後,他做裁縫學徒,每天很晚才下班,沒有機會在正規學校繼續學業。不過,他堅持到夜校進修英語,而且維持閱讀習慣,並投稿給《中國學生周報》。其後他在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上呂壽琨及王無邪的水墨畫課,兩位大師都覺得他有天份,必成大器。他當了十年裁縫後,終於投身設計行業。
靳埭強對西方文化亦很有興趣。他鍾情西方古典和流行音樂,特別欣賞貝多芬。在跟呂壽琨、王無邪學畫前,他曾跟伯父靳微天學習素描及水彩畫。其早年的畫作和設計深受波普藝術(Pop Art)影響。
他的平面設計糅合中西文化元素,極具創意,享譽國際。其代表作包括中銀標誌、沙田區議會徽章以及多套生肖郵票。他在設計和繪畫取得成就之餘,不忘推廣設計教育,著書講學。
國家改革開放後,靳埭強經常到內地從事設計工作及培育設計人才,曾任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見證內地迅速發展。他看到內地的設計業環境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同時認為內地設計學生求知慾強,國內設計業有很大潛力。靳埭強沒有正式學位,自學成才,到2005 年憑着個人成就獲得香港理工大學頒授榮譽設計學博士,證明了學養比學歷更重要。他性格開朗,從不埋怨環境,不怕捱苦,爭取每一個機會傳揚文化,值得我們學習。
靳埭強的分享勾起了我的成長回憶, 我也曾投稿至《中國學生周報》。他的故事,我聽得津津有味。我問他有沒有參與特區徽號設計,他說當年提出了一個龍珠設計,因為中國是龍,香港是珠,但主事人最終選了紫荊設計。我想到,香港另外前後花了逾二千萬元公帑設計、改造及推廣的飛龍標誌備受批評,或許龍珠是更好的構想。
來源: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