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前可以,回歸後不可以?

2015 年 02 月 08 日

梁特首於1月14日發布的2015 年施政報告中第10段公開批評去年2月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中鼓吹香港「命運自決」的主張。此舉一石激起千重浪,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迴響。

最近政府在青年事務上有所動作。

政府在解放軍駐港部隊司令員譚本宏少將支援下成立了「香港青少年軍」,以及教育局推出香港與內地學校結為姊妹學校的安排等,已令各式各樣的陰謀論甚囂塵上,例如北京意圖將香港赤化、替本地青年洗腦等。有這些想法的人實在誇大其詞、少見多怪。

早於英治時期,港府已要求學生向宗主國效忠,政府辦公室內亦有懸掛英女王肖像。當時的港府常邀請英國貴族訪港,我還記得兒時雅麗珊郡主訪港,老師要我們全部站到柏道上揮旗,迎接郡主。英女王亦曾於香港在英國國歌《天佑女王》鳴奏下檢閱駐軍。

在英治時期,當時的駐軍亦有辦青少年軍,名為Summer Youth Program。英軍在訓練營中提供基本軍事及體能訓練,深受當時的青少年歡迎。解放軍駐港部隊在回歸十七年後才成立的青少年軍亦是相類似的性質。香港的制服團體素來有邀請行政首長或其夫人擔任要職的先例,例如香港童軍總會。

而香港學校與宗主國學校結為姊妹學校亦非新政。我還記得我在中學時代學校亦有和英國中學結為姊妹學校。校方將兩地學生結為筆友,我與筆友Mary之間的書信往來對我的英語水平大有裨益。回歸後,一些香港學校有與廣東、浙江等地的學校結為姊妹學校,亦有一些互訪活動。有老師在互訪後向我反映,發現中港兩地學生確有互補不足之空間,內地學生基本功紮實且服從紀律,而香港學生則腦筋轉數快且活潑好動。活動後雙方都認為很有得着。

其他國家亦有推動國民身份認同的政策。以美國為例,在大型體育賽事開始前,在場者手放在胸前向國旗肅立,並高唱國歌。我的女兒負笈美國時,在校內的辯論比賽開始時亦有向憲法宣誓,故鼓勵人民愛國非中國獨有。

故此,成立青少年軍、結姊妹學校和在一些場合展示愛國行為其實在中外都很普遍,無須大驚小怪。社會內若然有人仍然抱着對祖國抗拒、不願意接觸的心態,這是十分令人惋惜的。

來源:明報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