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 03 月 26 日
作者︰梁偉峯先生 | 來源︰DBC
數碼電台博客
近年全球不少國家及城市均向「智慧化」進發,務求藉著先進科技去提升效率及競爭能力,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雖擁著全球第二快的網速,及極高滲透率的流動通訊,但一直處於「被動」的角色,直至早前施政報告,提出打造東九龍為「聰明城市」,詳細情況則未有提供。
其實「聰明城市」跟海外國家發展的「智慧城市」無異, 亦並非一個嶄新概念,以西班牙巴塞羅那為例,她們將既有通訊系統結合市民生活需要,包括優化交通信號、停車指引系統、醫療信息平台、創新教學、智能能源(照明、用 水、電網等)、垃圾處理系統、參與式政策制定等幾個方面,鄰近國家如新加坡及首爾已制訂清晰目標並加以進行,相比香港在這方面發展卻予人「蹉陀歲月」的感覺。有國際研究指出全球未來將出現更多智慧城市,單是亞太區已佔32個。
從科技角度而言,要發展「智慧城市」不單只是加強Wi-Fi熱點的設立,而是將整個城市變得數據化,政府整合各部門之間的數據系統,把收集到的資料、數據進行分析,當中包括巿民應用公共服務的習慣,務求能夠提供更優良的公共服務。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政府部門之間打破「官僚」、「各自為改」的習慣,而更重要是政府思維的演進。
除此以外,政府亦應提升市民相關的科技知識水平,俗語說能夠將科技帶「入屋」更為重要,事關任何一套先進系統,沒有用戶的合作,結果都是徒然。筆者留意到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OGCIO)統籌的「國際IT匯」將會在下個月舉行,當中有一點值得注意,便是揭幕和閉幕的活動跟過去兩年不同,不再安排於數碼港或香港科技園,而是移師到公眾地方,包括開幕禮在中環海濱舉行,將數碼生活融入嘉年華,令市民可以一邊參觀數碼時尚產品,一邊享受美食佳釀,而閉幕禮將於旺角麥花臣球場舉行一場「數碼共融 Let IT Play」音樂會,適合年青人參加的活動。
筆者認為是次活動的成效如何仍是未知之數,但至少敢於嘗試,絕對值得鼓勵。讓一些沉悶高深的「Hi-Tech」知識,透過「Low-Tech」的活動來表達,打造科技生活化才能「入屋」,從而提升市民對科技的認知,為未來發展「智慧城市」奠下基礎。
此篇文章亦刊登於DBC 數碼電台博客 (2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