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仍然撐高鐵(二)

2015 年 06 月 01 日

作者︰葉劉淑儀女士 | 來源︰明報 

高鐵工程延誤和超支的消息傳出後,有人質疑當初通過撥款的決定。但正如上文提及,高鐵是對香港未來發展非常重要的基建,當前要務是設法克服難題,而非把工程全盤否定。大量鐵路、基建工程同步進行,引致人工、材料等成本上漲,可能是當局難以準確控制成本的原因之一。而鐵路工程進行時,往往要面對很多難以預料的障礙,延誤和超支是可以理解的。除了進行工程時所遇到的困難,社會上不斷演進的訴求亦會對工程進度有影響。為了回應這些訴求,原本的鐵路設計需要更改,沙中線工程的延誤便是一例。

沙中線工程於2012 年展開。根據工程協議,大圍至紅磡段的目標通車日期是2018 12 月,紅磡至金鐘段則是2020 12 月。後來工人在土瓜灣站地盤發掘出歷史文物,因應古物諮詢委員會、立法會及九龍城區議會的意見,土瓜灣站的遺蹟需要原址保留。路政署因此估計大圍至紅磡段的工程進度將會落後約11 個月,並涉及41 億港元的額外開支。另一方面, 紅磡至金鐘段亦需要配合中環灣仔繞道隧道工程的進度,但有關隧道工程卻因為早前在舊灣仔碼頭附近海底發現的疑似「添馬艦」殘骸的勘察工作而滯後。相信日後相關殘骸一旦鑑定證實為真正二次大戰時期的「添馬艦」,有關保育工作可能進一步影響紅磡至金鐘段的工程進度。由此可見,鐵路工程的延誤和超支往往是基於(一)難以預料的因素,例如西港島線出口的土質太軟;(二)回應社會的訴求,例如西港島線的通風井重置、沙中線的保育工作等等。因此,單純執著「延誤」和「超支」便不斷譴責港鐵公司並不公平。待日後全部鐵路以完善的配套落成,香港各區的市民均會受惠,出行更便捷,節省時間和金錢。就像《史記——西門豹治鄴》所載,西門豹徵調民夫為鄴城修理十二條管道引黃河水灌溉。民夫稍微感到勞累就厭煩, 西門豹說:「民可以樂成,不可與慮始。」引申至此,意思是可以讓人民享受基建的成果,不可以開始的時候讓人民去顧慮這項工程。下回再續說興建高鐵面對的各種障礙與效益。

來源:明報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