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香港欠創意

2015 年 11 月 25 日

作者︰葉劉淑儀女士  |  來源︰明報

鑑於訪港旅客人數持續下降,上周我向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在立法會上提出質詢,問及政府有關1000 萬元的一次性旅遊配對基金及旅遊推廣工作的效益。

據旅發局數據顯示,2015 年1 月至9 月短途地區市場訪港人數(不包括中國內地) 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4.2%,由622 萬下跌至596 萬人次;同時, 長途地區訪港人數下跌1.3%。另外,2015 年1 至9 月的內地訪客人數雖比去年同期增長0.3%,但旅客的購買力大不如前,零售業叫苦連天。

旅遊業下滑其因離不開匯率問題。隨着美國加息預期升溫,港元跟隨美元走強,削弱本港競爭力。反觀日本貨幣持續貶值,零售產品較香港便宜,不少旅客選擇到訪日本觀光購物。

另外,政府製作的旅遊宣傳片手法與鄰近國家相比,相當遜色。蘇局長提及一系列《My Time in Hong Kong》宣傳特輯,如《Fall in Love with Hong Kong》和《The Sounds of Hong Kong》等,拍攝手法如出一轍, 影片開頭請來演員在機場取景,舉起彩板介紹主題,再描述對香港的印象、購物觀光勝地及文化藝術活動,宣傳手法陳舊,畫面缺乏驚喜及美感。我的同僚石禮謙議員雖讚歎美食宣傳片介紹本港美食,頗為吸引;但香港聲稱為創意之都,宣傳拍攝手法呆板,實是令人失望。

鄰近國家比起香港,更願意投放大量資源,將宣傳短片放在國際電視頻道如Discovery Channel 及BBC等播放。政府表示若要將宣傳片申請在國際頻道播放,成本高昂,這一點無可否認。若短片平平無奇,確實不值得斥巨資在國際頻道播放。

問題是目前香港旅遊局的宣傳片只是平鋪直述的介紹一些香港事物, 例如飲食及一些例牌旅遊景點,沒有融入香港的文化精髓及精神。相反,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地,有些以故事形式拍攝的宣傳片,極為引人入勝。在我那個年代,最能代表香港的就是自強不息的「獅子山精神」。

不過,目前社會似乎仍然未能就何謂香港精神達成共識。而政府本身看來也未掌握何謂香港精神及核心價值,若要求當局拍攝出一套有代表性的香港精神的短片,確實有難度。

來源:明報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