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 12 月 14 日
作者︰葉劉淑儀女士 | 來源︰明報
國家主席習近平約兩年前先後在哈薩克斯坦及印尼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及「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外國傳媒稱「一帶一路」為「One Belt One Road」,簡稱「OBOR」。近來國務院公布「一帶一路」正式英語翻譯為「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表明「一帶一路」是中國的一個「倡議」,希望大家踴躍參與。
自從亞投行於2015年6月在北京簽署協議條款正式成立,有關「一帶一路」的論壇和活動猶如雨後春筍,紛紛湧現。例如貿發局推出了一個新的「一帶一路」網上資訊平台,新華社亞太總分社亦在香港舉辦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並且推出名為「新華絲路」的一系列網絡資訊服務。
政府方面由財政司長牽頭。爭取加入亞投行兼且爭取在香港設分行或營運中心,是應有之義。
「一帶一路」策略以基建先行,在其覆蓋的60多個國家興建鐵路、公路、港口等等。這些國家對基建資金的需求殷切,國家投放的400 億美元絲路基金及亞投行籌集的1000 億美元都難以滿足需求,未來必須用到民間融資服務。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將會成為很好的融資平台,協助人民幣國際化。
較早前政府提出成立專責部門推動「一帶一路」,相信難以實現。
面對議員拉布,單是創科局撥款已花了三年多來審批。財委會尚要預留大量時間處理港珠澳大橋及高鐵的追加撥款,要成立一個新部門恐怕遙遙無期。
有政團建議政府成立「一帶一路發展委員會」及「一帶一路實習基金」,我認為是不必要及作用不大。政府成立新的委員會,首先要遴選委員,相關的人士及社團眾多,遴選過程勢必上演一場「爭櫈仔」,相當費時。
即使在成立後,這類委員會都是「務虛」居多,難有實績。實習基金則容易淪為利益輸送的工具,步盛事基金的後塵,浪費公帑。
我和陳智思合辦的海上絲綢之路協會力求務實,日前推出「張騫計劃——大學生暑期實習項目」。我們不派錢,而是邀請企業提供實習機會,涵蓋各大專業範疇,如會計、酒店、物流等,兼且提供食宿及境外工作津貼。企業為了不浪費自身的資源,定必小心甄選參加者,希望訓練出未來的棟樑。我們的計劃不但不浪費公帑,亦能令青年人有所禆益。計劃今年提供100 個名額,企業反應相當熱烈,希望明年能夠為年輕人爭取更多的實習機會。
來源: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