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關係新情况(二)

2015 年 12 月 31 日

作者︰葉劉淑儀女士  |  來源︰明報 

近日,陸港關係再次成為輿論焦點。上次談到,兩地人民在過去百多年所走的歷史道路不同,對國家的情感難免有分別。除了共同歷史,國族認同感還建基於對國土的感情和共同的文化價值(反而語言並非必要條件——不論是幅員遼闊的中國、印度,還是面積細小的比利時、瑞士,都有多種語言或方言)。

眷戀自己生長的地方, 正常不過。一個香港人到了外國一段時間,提起銅鑼灣、旺角、大澳、長洲,大概也會滔滔不絕。中國人對於國家的名山大川有一份獨特的感情。例如查良鏞先生筆下,不但各式人物活靈活現,而且對中國各地景物的描寫細緻入微。他的作品由雲南寫到大漠,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書劍恩仇錄》講述乾隆下江南時對當地景色的描寫。查先生生於浙江書香世家,對江南美景的描繪令讀者恍如置身其中,同時流露他的鄉土情懷。很多人不只熱愛自己的故鄉,由於穿州過省升學或工作,對祖國各地山川也培養出感情。香港是嶺南一部分,然而因歷史關係,長期有邊界分隔,一些港人較少踏足內地各省,所以較難言對國土山川之情。

文化價值方面,中國歷史悠久,一早發展出獨特的生活方式和哲學思想。遠在三千年前,中國已經有相當成熟的管治思想,例如《尚書》的「洪範九疇」。至今,中華文化依然自成一個體系。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 在《文明的衝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列出現今世界六大文明,中華文明是其中之一。香港於日常生活許多方面繼承了中華文化傳統,但亦在殖民地時代吸收了大量西方思想。我們深受西方啟蒙時代以來的思想影響,重視自由權利,堅信法治不可被凌駕。

要緩解陸港矛盾,並非單靠物質利益的交換就可以達到。港人與內地人對國家的感情有別,可以理解。面對思想文化上的差異,關鍵不外乎互諒溝通。長久以來,香港是中西文化薈萃的地方,這亦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因素。展望將來,要維持這個優勢,一方面固然要繼續向外開放,與國際接軌,另一方面不妨多欣賞我國歷史文化,並加深認識我國現代發展。

來源:明報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