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環保的隱藏代價

2016 年 02 月 15 日

港人素來喜歡吃牛肉,近日天氣寒冷,肥牛火鍋更吃香。但肥牛愛好者或不知牛肉業(即是飼養牛隻,專門提供食肉的畜牧業)在西方經常受到環保人士抨擊。美國製片人Robert Kenner於2008年製作了一部紀錄片Food Inc.,講述大型美國農企(當中包括牛肉業)的食品生產過程非常不環保,更有虐待牲畜、員工和危害健康的情況。

上文也提及不少科學家指出牛肉業極之不環保,因飼養牛隻需要大量土地及水,比飼養其他牲畜(如豬、家禽等)需要更多的土地和水資源;與其他牲畜相比,養牛所需土地多28倍、耗水多11倍。牛所排出的糞便及廢氣也會製造許多溫室氣體,但因美國的畜牧業實力雄厚,美國人也很喜歡吃牛肉、漢堡包等,所以即使這個行業形象欠佳,卻依然屹立不倒。

最近《財富雜誌》報道,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由一對獸醫夫婦所開辦的大型畜牧場Fair Oaks,花費大量資金及精力改革生產模式,積極減排及將廢氣及糞便轉化為能源,並且善待牲畜,給予更多活動空間,比起往日將牛困在狹窄的空間更人性化。養殖場內,牛欄經特別設計,分開兩邊擺放飼料及處理糞便,改善衛生之餘,更可以有效收集及處理糞便。同時,牧場發展出一套模仿牛胃的生物科技系統,有效分解糞便及生產出沼氣,再轉化為壓縮天然氣,剩下的硬廢料就會用於施肥,液體廢料用於灌溉。之後,運送牛奶的車輛就會用那些壓縮天然氣代替柴油,使整個生產及運送過程更加環保。牧場主人Mike McCloskey 表示,這項改革之所以能成功,不僅要盡心竭力,也要牧場規模大才可投入較多資源,小型牧場或難以辦成。

不過,McCloskey 承認難以完全滿足有機食物愛好者的要求:第一,若要符合有機牛奶的標準,牛隻一年內要在草原放牧至少120天,牛的糞便就不能及時回收和處理,達不到環保要求;第二,有機牛不能進食人工飼料,比起人工養殖的牛,生產效率較低,若不能及時供應牛奶或牛肉,價格就會提高。要迎合有機支持者的要求,反而需要消耗更多能源,其實並不環保。

McCloskey公開其環保養殖方法,表示會接受批評,也不排除為滿足市場需求而改變做法,但指出消費者必須確保自己願意為環保付出代價。

來源:明報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