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亂過後的選舉政治發展

2016 年 03 月 14 日

最近立法會內務委員會會議上,有泛民議員提出動用《權力及特權法》,調查旺角騷亂成因和警方處理手法。建制派議員否決了有關動議。

港府設立高層次委員會,探究騷亂成因,並非無先例可言。1966年九龍爆發大規模騷亂後,殖民政府成立了由當時首席按察司領導的法定調查委員會,研究騷動的原因。

此外,天星小輪加價五仙,竟觸發那樣大規模的街頭騷亂,實在令港英政府大為錯愕,因此政府還成立了另一個工作小組,由兩位來自其他殖民屬地的資深政務官所領導,其他四位成員則為香港公務員。小組負責探討能否通過建立民選地方議會,負責地方行政,以改善本港管治。

雖然泛民議員提出以《特權法》調查事件情有可原,但建制派議員的確有充分理據反對動議。首先,本屆立法會任期只剩數月,即使通過使用《特權法》,議員在任期完結前根本不夠時間展開調查。根據以往經驗,整個調查很可能歷時數年。再者,前述的調查是在過去非政治化的年代,由法官及專業的政務官負責;在今時今日的政治氣氛下,民選政客恐怕難以進行那樣不偏不倚的調查。

翻查《1966年九龍騷動調查委員會報告》和《地方行政工作小組報告》,今次旺角騷亂跟1966年九龍騷動有不少相似之處。當年香港人口急增,金融不穩,失業率高企,社會對政府缺乏信心。今次旺角騷亂同樣由年輕人帶頭,當中不少人是低收入工人或無業者。社會欠缺向上流動空間,貧富懸殊不斷擴大,令這批年輕人心生怨憤。

《地方行政工作小組報告》中,有一點值得注意:香港的資深公務員在報告中附上了強烈的「保留意見」(notes of reservation),反對將香港劃分成數個由民選地方議會管治的地區。其中一個原因是,當時公眾對選舉制度缺乏興趣。更重要原因,是人選問題。後來官至銓敘司的羅能士(Martin Rowlands)是工作小組成員之一,他指出,當時有興趣投身地方行政,而又具備所需資質和經驗的人士根本嚴重不足。

其他香港公務員包括當時殖民政府中最高級華人政務官徐家祥,亦表達了類似觀點。總的來說,他們質疑,究竟民選代表制能否為地方行政挑選出最合資格和廣獲接受的人才。他們更警告,由選票決定一切的民選代表制度,可能很快會被一些不擇手段或腐敗的野心家所操控。

五十年過去,選舉制度已在香港紮根。選舉以及在議會內向政府泄憤的戲劇化行為已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正如Walter Bagehot在其十九世紀有關英國憲法的名著中提到,政治蓋過了一切活動範疇。時光不可能逆轉,但在議會和政治工作中,真正堅守公眾利益、具備資歷經驗的有心人始終不足,至今仍是一大問題。

女性參與立法會的比例一直偏低,僅佔現屆全體議員16%。泛民議員要求廢除功能組別議席,但不少直選議員(除了少數例外)對商貿經濟的認識似乎均十分有限。更令人憂慮是,很多高票當選的人士在競選工程中,主打仇富、仇商和反內地的口號。

一個明顯例子就是在最近新界東補選中取得66,524票的梁天琦。梁在本地最優秀的學府香港大學修讀哲學,但他的英語水平成為了網絡博客之間的笑談。更教人擔心的是,這樣一個分離主義組織的激進首領,因涉嫌參與旺角騷亂而正被警方調查,但竟然獲得選民大力支持,尤其受到低收入公屋地區年輕選民的青睞。

泛民支持者可能說,如果民眾選出激進分離主義者為代表,他們的意願應被尊重。然而,如果選舉產生出一些能力欠奉、終日活在幻想之中的極端分子,這對香港實在絕非好事。

來源:南華早報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