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媒體工具入名校有優勢? (下)

2016 年 05 月 03 日

作者︰葉劉淑儀女士  |  來源︰明報 

上文引述《時代雜誌》報道美國愈來愈多招生辦事更重視學生的「真實性、富同情心、有創意」等因素,並不會單憑成績錄取學生。美國約百間大學成立聯盟,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及多媒體工具遞交入學申請,如個人電子檔案及短片,表現自己真實及獨特的一面,同時方便招生辦全面評估學生的資質。

然而,經濟條件優厚的學生在利用網絡工具方面更有優勢,因他們有能力投資昂貴的多媒體編輯軟件以提高短片質量,貧困學生未必有相應資源。再者,由於成功入讀美國名牌大學極為艱難,據《時代雜誌》報道,史丹福大學今年收到43,997 個申請,但只錄取4.7%的學生,入名校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因此,富裕家長通常都會提早安排子女參加入學考試訓練,聘請顧問修改子女的論文,安排子女在高中報讀難度較高的學科,並且鼓勵他們參加過百小時的義工活動,以提高錄取機會,貧困學生或因資源有限,未必能有這麼「豐富」的準備。

曾有數據顯示弱勢學生並非學業表現差而不能入讀名校,而是一開始就沒有申請名校。《時代雜誌》引述2012 年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研究指出,2008 年過半數成績好的低收入學生(平均最低成績A-,SAT 及ACT 分數佔頭10%,來自收入低於$41,472 的家庭)沒有報考競爭激烈的名牌大學。根據該項研究標準,美國約有18,000 位低收入合資格的學生可入讀頂級大學卻一間也沒有申請。這些學生是不是因為了解名牌大學競爭激烈,並非單憑成績突出就能入讀而放棄申請?

不少學校認為,透過推出多媒體工具可為弱勢學生提供更多申請誘因。美國一間博雅大學Goucher 稱,為保持公平競爭,該學校在審視個人短片時,只評估短片內容而撇除高科技效果等等因素。Goucher 表示自引入多媒體申請平台,透過短片申請的學生有所提高(例如2014 年便有40%非裔美國人使用多媒體工具),且他們較普通程序申請人表現更佳,就讀第一年GPA 已有3.0 以上。

然而,博雅大學的數據欠缺代表性,若要認真檢視多媒體工具對提高弱勢學生入讀名牌大學的幫助,還需觀察「聯盟學校」推出多媒體申請平台之後,弱勢學生的使用率及弱勢學生在名牌大學的入學率,以及評估多媒體工具是令入學程序更繁複,還是給學生多一個表現的機會。

來源:明報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