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與體系革新

2016 年 06 月 27 日

作者︰葉劉淑儀女士  |  來源︰明報

現在金融科技界熱切談論的「區塊鏈」(blockchain) 其實是一種「分佈式帳本」,換言之,交易紀錄分布於網絡而非備存於一個中央伺服器,能令交易「去中心化」,而且紀錄難以竄改,使交易更高效、透明、安全。

我曾在本欄提到,全球四十多家大型金融機構組成R3 聯盟,希望利用區塊鏈建立銀行之間的交易清算平台。現在各大銀行和交易所正如火如荼地開發區塊鏈系統,務求提升交易效率。不過,Bloomberg評論認為,即使是這樣,仍並未發揮區塊鏈的真正潛能。

該評論認為,在目前的全球金融體系,支付和交易等關鍵功能過度集中於少數的大型金融機構。這些大型銀行一旦發生了什麼問題,隨時再次觸發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卻又因為它們掌握了金融體系的重要功能, 「大得不能倒」(too big to fail),政府無可奈何,令問題不停延續下去。有見及此,評論認為,應該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公共分佈式帳本,記錄所有交易。一來監管者可以更早發現有問題的交易,二來當交易和支付功能不再集中在大型銀行手中,有助解決「大得不能倒」的問題。

當然,這只是一個初步的構思。建構上述的公共分佈式帳本是非常複雜而龐大的工程,涉及很多研發和嘗試。評論指,雖然大型銀行和交易所都在積極投入區塊鏈研發,但都只是為了建立私有區塊鏈系統。這種「封閉式創新」對於整個金融體系而言,未能帶來具轉化性的貢獻;反之,不少初創企業正致力於公共區塊鏈應用研發,潛力更大。

問題是有關公共區塊鏈的試驗須面對各地的監管障礙。如果試驗涉及跨境應用,相信沒有哪一間初創公司有足夠的能力和資源達到各地的法規和註冊要求。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已經推出「監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允許企業在當局可控的範圍(喻為「沙盒」)進行金融創新測試。評論認為美國應該效法,以推動區塊鏈的發展。

在亞洲,新加坡在本月初也開始就引進「監管沙盒」進行諮詢。至於在香港,證監會在三月成立「金融科技聯絡辦事處」,作為與金融科技業界溝通的渠道,不知會否再進一步,考慮為業界提供更大的創新空間?

來源:明報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