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08 月 14 日
社會各界現在都聚焦在政改討論和佔中等議題上,在人大常委會未有正式結論前,各方仍只能在喊話和動員造勢。其實除了政改以外,仍有另一個重要議題正在慢慢受到社會的注意,便是應否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
未汲取高鐵東北發展教訓
機管局多年前已放風指香港需要第三條飛機升降跑道。筆者記得當年坊間在爭論600多億元興建高鐵是否值得的同時,已有消息指出機場第三條跑道的造價會超過1,000億元。是否興建第三條機場跑道是一個對香港極為重要的決定,涉及過千億元的公帑,關乎香港航運樞紐的地位和對環境,包括噪音滋擾和海洋生態的影響等等。
此工程必須要經過社會的深入討論和辯論才可以有決定的。如果政府現在已經傾向興建的話,更要有全盤的計劃去推銷政策。
筆者對此工程持開放態度,未有定論。可是有關方面完全無吸收高鐵、新界東北和擴建堆填區的痛苦經驗。
在執筆撰文的時候進行了一些資料搜集,可是發現當局公布的資料零碎不全,而反對者提供的理據亦較簡單,令人難以掌握全面的實情。
政府一向在工程方面都不願意主動提供資料,每次都是按新聞稿發言,避免講多錯多。沒有傳媒和立法會的壓力,更是不會補充資料的。結果每一次推銷有爭議的政策時都會發生下列的情況:
首先,政府公布一個發展計劃,但只包括基本造價,工程大綱和預計完工日期等基本資料。
傳媒和民間團體為求深入了解該計劃,自行進行實地研究和訪問其他專家等工作。從中他們必然會發現更多政府沒公布的資料,或發現政府公布的不是事實的全部。
留負面印象 取信於民更難
結果,政府被指隱瞞和誤導公眾,在壓力下政府被迫公開其他數據。可是市民對政府已留下負面的形象,覺得政府仍有隱瞞甚至欺騙市民。在不信任政府的情況下,坊間,特別是網上便出現各式各樣的謠言和指控,令到市民更不支持該計劃。
當政府各級官員用九牛二虎之力試圖去解釋和澄清不果後,便因時間關係要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最後結果不是不夠票要撤回草案便是被大批市民包圍抗議。
在第三跑道的事件上,似乎和這模式沒有任何改變。有關當局陸續公布一些相關的資料,可是民間團體已開始質疑跑道飽和是因為沒有使用大飛機,班次有限是因為內地空域管制和環評報告低估了對中華白海豚的傷害等等。
當局不單止當初沒有就機種和空域管制等方面主動提及,到截稿的時候仍沒有主動回應民間的疑問。以致到市民已先入為主,開始不信任當局的信息。在政府未正式諮詢的時候,已經「未打先輸」。
香港逐步民主化和公民社會日益壯大的情況下,政府要跟上社會的步伐和市民的要求。過往的一套已不合時宜多年。筆者希望有關當局汲取教訓,主動公開資料和估算數字供市民考慮和討論。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