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TSA 纾缓师生压力

2015 年 07 月 25 日

全港性系统评估(Territory-wide System Assessment, TSA)于2004年面世,取代被指造成过度操练的学能测验(Hong Kong Academic Aptitude Test,HKAAT)。 TSA对象为小三、小六及中三级学生。考核科目包括中文、英文及数学,中、英文科细分作纸笔评估(written assessment)(包括阅读、写作、聆听、视听资讯)以及说话评估(oral assessment),前者为全体学生强制参与,后者则以抽样形式进行。学校将获得TSA评估报告,当中列出该校学生及全港学生的整体表现,包括达标率,但不会显示个别学生成绩。

一直以来,教育局强调,TSA并非用作筛选学生或将学校排名,更不会影响学生升中派位、升班或升学,因此属于低风险评估(low-stakes assessment)。政府指出,TSA有助当局了解学生整体水平,以便向学校提供更到位的支援;与此同时,学校及教师亦可通过TSA结果,因应学生在各方面的强弱,优化教学安排(教育局2015) 。

近年,政府亦曾推出优化措施,以纾缓TSA对教师及学生造成的压力,当中包括TSA与中一入学前香港学科测验(Pre-Secondary One Hong Kong Attainment Test, Pre-S1)隔年进行[1 ],以及不向小学发放其学生达标率及人数等。此外,当局亦列明使用评估报告资料的守则,当中包括不可用于学校间、学生间的比较,以及只限该校参阅(教育局 2014)。

现实操作偏离原意

尽管如此,教师及学生为应付TSA而承受的压力,近年却有增无减。虽然TSA由小三开始,但相关操练已经蔓延至小一,有学校要求学生在假期、午膳、课后及周末回校补课操练,更有小学据报要求学生购买多达二十六份TSA练习疯狂操练。此外,有教育团体调查显示,逾七成教师认为学生须靠操练方能应付TSA,这已影响日常教学及评核,65%受访者表示反对继续推行TSA(《东方日报》2015;《苹果日报》 2011)。

学校强逼学生过度操练,非但不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偏离政策原意。按道理,TSA应属于进展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 /促进学习的评估(assessment for learning)。然而,现实是不少学校过分着紧TSA成绩,大力催谷学生操练,以熟习考试模式及应试技巧;TSA被看待成总结性评估(summative assessment) /对学习的评估(assessment of learning),相关成绩亦只能反映出学生经操练得来的机械式反应,参考价值成疑。而且,课堂容易受TSA考试模式主导,不但本末倒置,更大大不利学生理解、活用基础能力和知识。

当然,TSA操练成风,学校本身恐怕亦是为势所逼。有报导指出,有办学团体根据TSA成绩评核学校及老师表现,且有教育局人员向校方施压,要求校方改善TSA水平。有学校更担心TSA成绩是当局决定会否「杀校」的指标(《文汇报》 2011; 2015)。这个情形其实与博奕论中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有所相似:如果每所学校同心协力、坚持不作操练,让TSA回归本意,这是最理想结果;但只要有部分学校进行操练,那些不作操练的学校自然担心承担责任,面对办学团体、教育局责难,甚至引起家长投诉。结果,学校为求慎重起见,纷纷进行操练,造成教师、学生多输局面。

TSA下放学校或是出路

无疑,政府及学校均需要了解学生水平,因此系统评估这种形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不宜全盘否定。然而,这并不代表我们要维持TSA现行安排。既然TSA执行上出现诸多问题,港府自然有需要作出调整。

为革除过度操练TSA的流弊,坊间已提出不少可行建议,包括取消小三TSA以及将TSA改作随机抽选。前者能免除年幼学生应试压力,后者亦无损评估的效用。譬如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亦是系统性评估,每三年进行一次,每间学校只抽选三十五名15岁学生参加测试。随机抽选并不影响PISA的可信度和公信力,港府亦对其结果相当重视。

我们不必采用PISA题型,但其随机抽样模式却是可取的。同样道理,芬兰全国教育委员会(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同样是定期选取6年级及9年级学生进行抽样测验(sample-based evaluations),内容包括母语、文学或数学,当局从中已能得悉学生整体水平,对症下药(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2013)。由此可见,强制全体学生参与系统评估并非必要。

除此之外,另一办法是,由考评局制作TSA试卷并向学校派发,但考试、评核则改由学校自行安排,无需上呈达标率。正如有教育界人士指出,以往学科测验(Hong Kong Attainment Test)考核过程、参与学生人数,均由学校自行安排,而且不设达标率,评核指标相对模糊(蔡国光 2013)。参照学科测验模式,学校一样可通过自行安排的TSA,了解学生强项弱项,继而提供针对性的支援。

正如当局强调,由于TSA功能为改善教学安排及政策支援,而非用在学校排名或向校方追究责任,因此校方只需上报学生在各科不同能力范畴的表现,并提交跟进措施,而不必计算达标率,这能釜底抽薪,直接免除学校互相攀比、高压操练的诱因。

这一安排能避免TSA主导、挤压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纾缓师生压力,同时腾出空间,容许教师因应同学差异,多在课堂安排进展性评估(diagnostic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反而更有助学校确切掌握学生进度。

参考资料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2013). Finnish Education in a Nutshell. Available at: http://www.minedu.fi/export/sites/default/OPM/Julkaisut/2013/liitteet/Finnish_education_in_a_nuttshell.pdf (Accessed 30th July 2015 )

教育局(2015)。 TSA简介。网址:http://www.bca.hkeaa.edu.hk/web/TSA/zh/Introduction.html(摘录于2015年7月30日)

教育局(2014)。二零一四年起有关全港性系统评估的优化措施。网址:http://applications.edb.gov.hk/circular/upload/EDBCM/EDBCM14054C.pdf(摘录于2015年7月30日)

蔡国光(2013)。系统评估的杀伤力。 《星岛日报》,2013年10月31日,F07。

系统评核试教局拒撤销。 《苹果日报》,2011年11月18日,A16。

教师压力爆煲 65%促废TSA。 《东方日报》2015年6月23日,A12

团体促尽快废除小三TSA。 《文汇报》2011年12月29日,A21。

优化TSA未解忧 师生续受压叫苦。 《文汇报》,2015年6月23日A25。

[1] 小六学生单数年参与TSA,双数年则参与Pre-S1,小三及中三安排则维持不变。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