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质的电视产业发光发亮

2013 年 11 月 06 日

作者︰梁伟峯先生  

香港由百多年前的渔港变成今天全球举足轻重的国际大都会,成功之处在于香港人拥有坚毅的意志,能够默默耕耘的付出,抱着不怨天、不尤人的「塞拉利昂下精神」,大多数香港人素来都是沉默,经过辛劳的一天工作后,只想回家跟家人共聚天伦,享受数小时的电视节目,这亦解释到为何在七、八十年代产生了众多脍炙人口电视剧的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观众的口味亦有所提升,渴求更高质素的电视节目相信是无可厚非,但近日增发免费电视牌照风波不单反映了政府掌握不到民情,更唤醒了这些沉默多年的香港人,他们对电视节目质素的要求,期望特区政府能够给市民有更多选择 。

特首梁振英常说「民生无小事」,而电视娱乐绝对是民生议题,皆因娱乐带来欢乐,驱走怨气。相信不少市民跟笔者想法一样,对政府今次的决定真是大惑不解,明明能够轻易地带给7百万市民欢乐,但偏偏选择了一条至少12万人不喜欢的决定,事件已经受到国际关注,长此下去,将会令到特区政府、市民和整个香港都变成「输家」。

特区政府素来号称重视「创新科技」的发展,而娱乐产业包括电视节目的创作正包含创新科技的元素,大家要明白新世代的电视数码广播已经不是单单局限在电视机数十吋的框架里,而是配合新媒体的科技,是次风波不单止为市民带来更少的选择,更重创那些「创作人」的心血和士气,令未来有兴趣加入行业的年青人却步。「创新」是需要靠「新思维」,而「新思维」需要靠「冲击」,而「冲击」的其中一个动力来源便需要靠「竞争」,全靠市场竞争才令大家在七、八十年代有这么多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但随着「一台独大」的现象出现后,值得「回味无穷」的电视剧已经寥寥可数。

多年来「电视」这个媒体一直担当重要的角色,在娱乐方面带给市民欢乐,从而制做祥和;在教育方面亦担当重要的角色,励志的剧情能够激励人心,令市民更积极地面对逆境,而特区政府政策的宣传和推广都需要依赖电视渠道,开办更多些免费电视台及频道变相提升「渗透率」,有助未来特区政府的施政。

总结,笔者期望特区政府能够重新考虑是次增发牌照的决定,不管早前的决定是基于哪种原因,民意很清晰地反映他们的意愿,有这么多市民的支持,特区政府还需要担心甚么市场饱和的因素吗?一切留待市场自然的发展,让各竞争者发挥其策略,带给市民更高质素的节目,而结果未必是「汰弱留强」,可能是「百花齐放」。假若留待法庭去判断是次事件只能够做到「公正」,未必能够达到「公平」和「公道」的效果,而最不幸是「公信力」,可能已经变得「荡然无存」。

来源:计算机广场

Copyrights ©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