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我們
背景
組織及成員
名字及徽號
聯絡我們
活動
最新活動
過去活動
文章
報章專欄
專題探究
實習生報告
消息
最新消息
新聞稿
電子快訊
研究及倡議
研究報告
意見書
加入我們
匯賢之友
招聘
葉劉淑儀網站
  • 焦點,最新消息
《基本法》温故知新論壇線上座談會  
  焦點,最新活動     2020 年 12 月 22 日
「《基本法》温故知新論壇」線上座談會已於2020年12月11日圓滿結束,是次座談會由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曾國衞局長擔任專題演講嘉賓,多位法律界知名人士,包括匯賢智庫理事會主席葉劉淑儀女士﹑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陳弘毅教授、莫樹聯資深大律師與前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先生一起分享「基本法」的落實、「一國兩制」的發展及「國安法」的推行等範疇的心得。讓參與人士及公眾更加瞭解《基本法》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的理念和重要性。 座談會並邀請學生、媒體、專業和社區等界別人士在答問環節提問,就基本法校園教育、社會教育等問題展開討論。 --------------------------------------- 關注匯賢智庫channel
《基本法》溫故知新論壇 Basic Law Development and Outlook Webinar  
  焦點,最新消息,最新活動     2020 年 10 月 23 日
今年是《基本法》頒布三十周年,為加深大眾對《基本法》的認識,匯賢智庫將於12月 11日舉辦「《基本法》温故知新論壇」線上座談會,讓參與人士及公眾更加了解《基本法》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的理念和重要性。 日期: 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時間: 下午2時至5時 形式: Facebook Live, YouTube Live & ZOOM 討論內容: 報名連結:
向內地檢測核酸支援隊致謝  
  焦點,最新消息     2020 年 9 月 10 日
為了向“內地檢測核酸支援隊”表示謝意,匯賢智庫準備以“匯賢之友”名義向支援隊致送“感謝咭”,並於九月十日﹙星期四﹚及九月十一日﹙星期五﹚在辦公室籌集簽名。歡迎有意參與人士在辦公時間內前來簽名 (公眾人士亦歡迎前來) 。詳細地址如下︰ 辦公時間 ﹕早上九時至晩上六時 地址 ﹕香港灣仔譚臣道23號壬子商業大廈23樓
我們搬遷了  
  焦點,最新消息     2020 年 6 月 3 日
我們搬遷了 We had moved
貨櫃碼頭遷珠海 葵青「騰籠換鳥」  
  文章,焦點,專題探究,大灣區     2019 年 5 月 31 日
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發布以來,中央陸續推出多項政策措施以推進大灣區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更是重要一環。 廣深港3港口 面臨發展瓶頸 《綱要》指出,要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國際競爭力,增強廣州、深圳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礎設施服務能力,與香港形成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港口、航運、物流和配套服務體系。 2019年1月,致公黨廣東省委員會向廣東省兩會提案,《關於粵港澳在萬山群島共建「國際航運綜合試驗區」的建議》(下稱《建議》)。《建議》指粵港澳三地在珠海萬山群島共同建設「國際航運綜合試驗區」(下稱試驗區),並探索互惠互利的建設與管理模式。筆者認為,建議值得當局認真研究。 粵港澳共建試驗區 成全球最大港 粵港澳有廣州、深圳、香港三個世界級大港,均面臨發展瓶頸。廣深港口水深不足,如今國際營運之最大型船舶已達42萬噸級,進入廣深港口之前都需要減載才可停靠。而香港貨櫃碼頭則面臨土地設施不足、人力不足等結構性問題,吞吐量連年下跌。 萬山群島位於珠江入海口,鄰近香港大嶼山(最近距離4.8公里),擁有大小島嶼超過100個,自然水深10至30米,具有天然優勢打造深水良港。廣州、深圳、香港三個港口競爭態勢明顯,整合發展困難重重。面對上海、新加坡、寧波舟山等港口貨櫃吞吐量快速增長,廣深港港口貨櫃吞吐量顯得增長乏力。如果粵港澳共建試驗區成事,新港口或可成為全球第一大港。 《建議》希望粵港澳三地研究組建管理局,可按照現有港口吞吐量分配份額,在中央批准下,管理局全權統籌試驗區規劃、興建、營運等事宜。利潤分配及決策等事項可以經各方協商達成共識。同時,各方可以探討將香港自由港政策延伸至試驗區。《建議》還就試驗區具體位置規劃等作出詳細說明。 對香港來說,是項建議極具潛力。眾所周知,葵青貨櫃碼頭佔地300公頃,鄰近市中心,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配套完備,自1992至2004年間,這裏一直是全球最繁忙之貨櫃碼頭。此後,吞吐量排名便連年下跌,根據最新預測,2019年貨櫃吞吐量排名將跌至全球第8。吞吐量排名長期下跌,說明碼頭發展遇到困局。 首先,葵青貨櫃碼頭土地嚴重不足,目前僅有24個泊位,面對自然災害過後貨物大量積壓,碼頭水洩不通已成常態。雖然政府已規定停靠貨櫃碼頭之貨船必須使用低硫燃料,但市區空氣質素依然為市民所詬病。試驗區建成以後,葵青貨櫃碼頭便可重置於試驗區,300公頃的土地可以得到釋放。該區交通配套設施已經完善,鐵公路網皆能覆蓋,碼頭所釋放之土地興建商住設施可以快速發揮效益。 騰出葵青土地 建商住設施 現今全球第一大港上海港,得益於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競爭力持續提升。早在2005年,上海港就在浙江行政管轄海域建成洋山深水港,通過跨海大橋與上海市連接,並持續擴大建設,採用先進自動化管理技術,減少人力成本。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智能化碼頭,整個碼頭區域內空無一人,甚至運送貨物之卡車亦毋須人力駕駛,而人只須在控制室緊盯屏幕確認設施安全。 當香港航運業人力不足,試驗區得建置自動化設施,提高效率。從吊裝貨櫃、運送貨物、牽引船舶等方面均可實現無人操作,以幫助香港適應航運業人力不足。 長遠來看,當局可以建設連接大嶼山至試驗區之跨海大橋,以進一步打通貨物及人力運輸通道。此橋未來可通過大嶼山接駁港珠澳大橋,直達珠江西岸城市。 跨海大橋 連接大嶼山萬山群島 政治方面,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事效率低,工程撥款一再延宕,有時議員為杯葛一項撥款,會連帶影響其他毫無爭議之撥款批准進度。如果相關工程遭到司法覆核挑戰,工程勢必受阻。殷鑑不遠,上屆特區政府提交立法會申請東大嶼都會填海可行性研究之撥款2.5億元,到任期結束都無法落實。 根據過往經驗,如果政府決定啟動填海工程,一般需時十年才得以動工,何況批准程序會遭多重挑戰。然而,試驗區所處海域為內地水域,屬珠海市管轄,如果各方決定共建試驗區,提請中央批准,香港得以避免冗長批准程序,令相關工程快速上馬。 總括而言,是項建議具有前瞻思維,不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政策。各方應該摒棄本位主義,積極研究有關建議以助大灣區互聯互通,並一舉紓緩香港土地供應不足此一民生頑疾。 【此文章於2019年5月31日於香港經濟日報網站刊登】
自資學位進退維谷 一技傍身方為王道  
  文章,焦點,專題探究,教育     2018 年 4 月 11 日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原創者為KOKUYO) 智經研究中心近日於《星島日報》撰文,2018年4月2日刊於《星島日報》教育版(取於2018年4月9日) 2015年1月21日 (取於2018年4月9日) 30 July 2012, last accessed on 9 April 2018. 2017年7月11日(取於2018年4月9日) 2017年8月7日(取於2018年4月9日)
匯賢智庫提交《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議書》  
  新聞稿,焦點,研究報告,意見書,大灣區     2017 年 10 月 10 日
2017年10月10日(星期二) 匯賢智庫 提交《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議書》 促進大灣區要素流通 為港人開拓發展空間 隨著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先生於今年三月在全國人大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推動中國內地及港澳特區的深化合作,匯賢智庫於八月舉辦了十場聚焦討論小組會議,參與人次共二百一十五人,交流及討論大灣區的發展優勢、不同界別的關注及期望等,綜合撰寫成《大灣區發展建議書》,歸納了本港各界對大灣區的期望、在大灣區發展所遇到的困難,今天(10日)已呈交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先生。 聚焦討論小組會議 匯集業界對大灣區發展意見 過去十多年,各界一直探索港澳及珠三角城市的新合作模式。儘管珠三角區域的經濟合作隨著CEPA等安排有所進展,但由於香港、澳門、廣東分屬不同制度,一些有關人才、資金、信息、貨物流通的問題仍未解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列入今年總理匯報的中央政府工作報告,目標應該是逐步打破這些障礙,形成更開放、更創新、一體化的市場和宜居區域,發揮龐大的經濟能量,令香港、澳門及區內九個城市一同受惠。 今年八月,匯賢智庫舉辦了十場聚焦討論小組會議,邀請金融、科技、法律、會計、建築測量、創意文化、工商(包括本地商會、外國商會及中小企)、旅遊、運輸物流及航運業界人士參與討論,參與人次共二百一十五人,並邀得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參與調研。九月,匯賢智庫訪問了多位官員及業界代表,以深入了解目前大灣區發展狀況及探討各種建議的可行性。 匯賢智庫今天呈交的《大灣區發展建議書》,歸納了本港各界對大灣區的期望、在大灣區發展所遇到的困難,並提出相應建議,主要建議如下: 1. 成立「大灣區投資基金」:撥出外匯儲備基金部分(如土地基金)和業界合作,成立「大灣區投資基金」,投資於大灣區中地價尚低但具發展潛力的土地,或收購面臨倒閉廠商的土地並爭取以補地價改變用途,建設港人產業或生活園區。 2. 促進人才、資金、信息流動:在自貿區引進「兩本帳」或容許合資格跨境企業設跨境現金管理處;內地方面,為從事特定行業的企業或個人提供較低稅率(企業16.5%、個人15%);香港方面,對於符合條件的外來企業(如在河套區從事人工智能等特定科技業務、為本地人創造指定數目職位)予以較具彈性的來港工作簽證安排;根據《網絡安全法》第三十七條爭取機制容許合法內地運營商把部分資料存放在香港的數據中心。 3. 設立副總理級協調機制:設立副總理級領導主持的中央協調機制,協調大灣區各地方政府以及中央各相關部委,以確保政策落實。 4. 設機制跟進區內融合進度:特區政府應就各行業發展以及推動人才、資金、信息、貨物流動,安排相關政策局成立專責小組,與業界緊密聯繫,經行政長官將意見上達至中央。 5. 加強中小企支援:加強駐粵辦資源和人手,增設「中小企支援處」,加強對中小企的支援,協助中小企與各市不同部門溝通,積極支持中小企在內地提升生產力及拓展市場,協助廠商整合資源進行升級轉型。 6. 推動港人在大灣區生活工作便利化:爭取專業服務、旅遊、物流等界別在執業、營業方面享國民待遇;建設大灣區港人生活園區,鼓勵香港醫療、安老、教育服務大灣區;放寬公共服務金居港規定。 7. 為本地青年開闢發展空間:推動大灣區實習計劃,鼓勵在大灣區設有業務的香港大型企業提供實習機會;增加文化體育交流,例如舉辦跨境單車賽、支持劇團跨境演出。 報告全文可於此詳覽: http://savantas.org/asset/upload/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白皮書.pdf -完- 傳媒聯絡: 霍詠詩 (Nancy Fok) 傳訊總監 電話:2115 9860 / 傳真:3100 0087 Email: nancy.fok@npp.org.hk 李儀雯 (Emma Li) 高級傳訊主任 電話:2115 9751 / 3100 0079(總機) Email: emma.li@npp.org.hk

關於我們

「匯賢智庫」是由一群曾在或仍在美國留學或工作,卻心繫香港的港人所創辦。


Copyrights Savantas. All Right Reserved.

聯絡我們

灣仔譚臣道23號壬子商業大廈23樓
+852-2115-9999
enquiry@savantas.org

網頁導航

首頁

關於我們

  背景

  組織及成員

  名字及徽號

  聯絡我們

活動

  最新活動

  過去活動

文章

  報章專欄

  專題探究

  實習生報告

消息

  最新消息

  新聞稿

  電子快訊

研究及倡議

  研究報告

  意見書

加入我們

  匯賢之友

  招聘

葉劉淑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