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賢智庫
總辦事處
灣仔譚臣道23號壬子商業大廈23樓
電話:(852) 2115 9999
傳真:(852) 2115 9688
電郵: enquiry@savantas.org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上午9時至下午6時
|
|
貨櫃碼頭遷珠海 葵青「騰籠換鳥」
文章,焦點,專題探究,大灣區
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發布以來,中央陸續推出多項政策措施以推進大灣區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更是重要一環。
廣深港3港口 面臨發展瓶頸
《綱要》指出,要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國際競爭力,增強廣州、深圳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礎設施服務能力,與香港形成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港口、航運、物流和配套服務體系。
2019年1月,致公黨廣東省委員會向廣東省兩會提案,《關於粵港澳在萬山群島共建「國際航運綜合試驗區」的建議》(下稱《建議》)。《建議》指粵港澳三地在珠海萬山群島共同建設「國際航運綜合試驗區」(下稱試驗區),並探索互惠互利的建設與管理模式。筆者認為,建議值得當局認真研究。
粵港澳共建試驗區 成全球最大港
粵港澳有廣州、深圳、香港三個世界級大港,均面臨發展瓶頸。廣深港口水深不足,如今國際營運之最大型船舶已達42萬噸級,進入廣深港口之前都需要減載才可停靠。而香港貨櫃碼頭則面臨土地設施不足、人力不足等結構性問題,吞吐量連年下跌。
萬山群島位於珠江入海口,鄰近香港大嶼山(最近距離4.8公里),擁有大小島嶼超過100個,自然水深10至30米,具有天然優勢打造深水良港。廣州、深圳、香港三個港口競爭態勢明顯,整合發展困難重重。面對上海、新加坡、寧波舟山等港口貨櫃吞吐量快速增長,廣深港港口貨櫃吞吐量顯得增長乏力。如果粵港澳共建試驗區成事,新港口或可成為全球第一大港。
《建議》希望粵港澳三地研究組建管理局,可按照現有港口吞吐量分配份額,在中央批准下,管理局全權統籌試驗區規劃、興建、營運等事宜。利潤分配及決策等事項可以經各方協商達成共識。同時,各方可以探討將香港自由港政策延伸至試驗區。《建議》還就試驗區具體位置規劃等作出詳細說明。
對香港來說,是項建議極具潛力。眾所周知,葵青貨櫃碼頭佔地300公頃,鄰近市中心,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配套完備,自1992至2004年間,這裏一直是全球最繁忙之貨櫃碼頭。此後,吞吐量排名便連年下跌,根據最新預測,2019年貨櫃吞吐量排名將跌至全球第8。吞吐量排名長期下跌,說明碼頭發展遇到困局。
首先,葵青貨櫃碼頭土地嚴重不足,目前僅有24個泊位,面對自然災害過後貨物大量積壓,碼頭水洩不通已成常態。雖然政府已規定停靠貨櫃碼頭之貨船必須使用低硫燃料,但市區空氣質素依然為市民所詬病。試驗區建成以後,葵青貨櫃碼頭便可重置於試驗區,300公頃的土地可以得到釋放。該區交通配套設施已經完善,鐵公路網皆能覆蓋,碼頭所釋放之土地興建商住設施可以快速發揮效益。
騰出葵青土地 建商住設施
現今全球第一大港上海港,得益於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競爭力持續提升。早在2005年,上海港就在浙江行政管轄海域建成洋山深水港,通過跨海大橋與上海市連接,並持續擴大建設,採用先進自動化管理技術,減少人力成本。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智能化碼頭,整個碼頭區域內空無一人,甚至運送貨物之卡車亦毋須人力駕駛,而人只須在控制室緊盯屏幕確認設施安全。
當香港航運業人力不足,試驗區得建置自動化設施,提高效率。從吊裝貨櫃、運送貨物、牽引船舶等方面均可實現無人操作,以幫助香港適應航運業人力不足。
長遠來看,當局可以建設連接大嶼山至試驗區之跨海大橋,以進一步打通貨物及人力運輸通道。此橋未來可通過大嶼山接駁港珠澳大橋,直達珠江西岸城市。
跨海大橋 連接大嶼山萬山群島
政治方面,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事效率低,工程撥款一再延宕,有時議員為杯葛一項撥款,會連帶影響其他毫無爭議之撥款批准進度。如果相關工程遭到司法覆核挑戰,工程勢必受阻。殷鑑不遠,上屆特區政府提交立法會申請東大嶼都會填海可行性研究之撥款2.5億元,到任期結束都無法落實。
根據過往經驗,如果政府決定啟動填海工程,一般需時十年才得以動工,何況批准程序會遭多重挑戰。然而,試驗區所處海域為內地水域,屬珠海市管轄,如果各方決定共建試驗區,提請中央批准,香港得以避免冗長批准程序,令相關工程快速上馬。
總括而言,是項建議具有前瞻思維,不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政策。各方應該摒棄本位主義,積極研究有關建議以助大灣區互聯互通,並一舉紓緩香港土地供應不足此一民生頑疾。
【此文章於2019年5月31日於香港經濟日報網站刊登】
|
|
盡興而歸的生日派對 「甜到入心」的朱古力蛋榚
文章
上週五是我的生辰,在此非常感謝黨友及支持者送上的祝福。
為了答謝大家多年來對我的支持,上週六我特地舉辦了一個小型生日派對,出席者包括新民黨副主席、中委以及部分職員、匯賢智庫副主席史泰祖及部分職員,以及海上絲綢之路協會的職員,他們一再送上鮮花、朱古力及美酒等小禮物,令我非常感動。 在此再次感謝各位,希望你們盡興而歸,也感謝大家帶給我一個愉快的晚上。
此外也要感謝這幾天為我慶祝生辰的朋友,連日來你們不斷為我舉行大大小小的生日飯聚,更不約而同地送上朱古力蛋榚,雖然至今我吃了數次,但卻毫不覺膩,反而是「甜到入心」呢!
|
|
自資學位進退維谷 一技傍身方為王道
文章,焦點,專題探究,教育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原創者為KOKUYO)
智經研究中心近日於《星島日報》撰文,2018年4月2日刊於《星島日報》教育版(取於2018年4月9日)
2015年1月21日 (取於2018年4月9日)
30 July 2012, last accessed on 9 April 2018.
2017年7月11日(取於2018年4月9日)
2017年8月7日(取於2018年4月9日)
|
|
匯賢智庫 舉辦「大灣區青年創業」研討會
新聞稿
匯賢智庫於周五(8月31日)舉辦了「大灣區青年創業」研討會,研討會的主講嘉賓是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港澳珠三角洲研究中心、穗港澳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張光南教授,出席者近百位。匯賢智庫敬贈感謝狀予張江南教授撥冗親臨演講,張教授亦送出三本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最新研究著作予匯賢智庫理事會主席葉劉淑儀女士。
匯賢智庫政策總監黃彥勳先生致歡迎辭,感謝張教授不辭勞苦從廣州趕來香港,向大家分享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研究。香港社會對粵港澳大灣區的了解依然有限,相信聽眾獲益量多。
張光南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紹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及分工,並比較世界不同灣區的現況與優勢,透過點出其他灣區的專長,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尋求定位的重要性。張教授分析了粵港澳大灣區內各產業的情況,以及「一國兩制」、三個獨立關稅區衍生的特殊情況。張教授亦提到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挑戰及制度桎梏,以及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及辦事習慣。
張教授隨後分享了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創業的企業案例與創業故事。當中有善用社會資本的案例,論及港澳創業家如何透過在內地人脈打進其龐大市場。張教授亦分析了現代創業模式與上一輩的分別,以及今時今日的創業者如何適應這些時代轉變。分享的個案當中亦有創業者三次創業的辛酸故事,憑著耐力咬著牙關,最後苦盡甘來。另外也有創業者是透過內地政府的宏觀政策調整(如生育政策),尋找商機。張教授最後指出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中央政府,都有許多資源及政策支持創業,但社會大眾普遍對這些支持措施並不熟悉,故錯過了許多機會。
張教授演講結束後,研討會進入對談環節,由匯賢智庫政策總監黃彥勳先生與張教授在台上交流。其中提及近期的中美貿易戰,引申到內地的市場准入問題。張教授解釋了內地負面清單管理的政策方向,並指出香港與澳門可以是內地調整負面清單先行先試的試驗點,並同時享有最優惠經濟體待遇。有觀眾問到港澳青年創業應該如何尋找資金,方能打進內地市場。張教授指出內地政府有許多政策支持及優惠鼓勵創業,創業家亦可以尋求入場資本門檻較低的生意機會。台下亦有觀眾踴躍表達自己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看法與建議,討論氣氛踴躍。
匯賢智庫早前與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進行關於粵港澳大灣區,有關的研究成果已經整合成建議書,送呈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為了善用相關研究成果,匯賢智庫打算繼續舉辦一系列的研討會及座談會,以跟進各項政策建議。
澳洲會計師公會及數碼港是今次活動的支持機構,澳洲會計師公會同時為活動提供場地贊助。
圖片說明:
由左起:匯賢智庫政策顧問袁彌昌博士、匯賢智庫理事會主席葉劉淑儀女士、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張光南教授、匯賢智庫政策總監黃彥勳先生。
傳媒聯絡 Media Contacts:
霍詠詩 (Nancy Fok)--傳訊總監 Head, Communications
Tel:2115 9860 / Fax:3100 0087
Email: nancy.fok@npp.org.hk
李儀雯 (Emma Li)--高級傳訊主任 Senior Communications Officer
Tel:2115 9751 / 3100 0079(General)
Email: emma.li@npp.org.hk
|
|
匯賢智庫舉辦港獨爭議研討會 冀各界加強溝通 對症下藥
新聞稿,匯賢智庫
香港回歸經已二十年,但港人的國民身分認同未見提升。自從2011年開始,因為雙非嬰兒、內地旅客搶購奶粉等資源問題,香港出現本土思潮;近年來更有少數青年人鼓吹港獨。這種趨勢值得我們深思:提倡港獨的憲制、法律和哲學理據能否成立,而在實質上是否切實可行,以及對香港會帶來甚麼衝擊。匯賢智庫希望探討這種分離思潮背後的根由及對陸港關係造成的影響。
匯賢智庫今天(2日)舉辦港獨爭議研討會,理事會主席葉劉淑儀女士、立法會前主席暨香港願景計劃召集人曾鈺成先生、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組別議員葉建源先生、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陳祖為教授,及前任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張秀賢先生分別發表演講及討論,並邀台下匯賢智庫成員及觀眾發問及討論。
南區區議員陳家珮女士先致歡迎辭,感謝今天幾位政界及學界屬不同政治光譜的講者,從不同角度分享近年香港港獨思潮冒起的種種原因,了解在憲法基礎、法律層面、政治倫理、現實操作上,港獨是否可行出路?在國際社會及國家層面上,港獨會否得到承認?期望藉此議題引發社會思考。
嘉賓演講 深入剖析港獨根源
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組別議員葉建源先生先發表演講,他開宗明義表明,在香港只有少部分人提出港獨思想,而其個人並不贊成香港獨立。作為教育界代表,葉議員認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推行的國民教育,與內地推行的國民教育,在教育目標、內容及方法方面,都應該有明顯的區別。香港的國民教育,應符合公民教育的原則,全面及多角度地認識中國的光明和陰暗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亦應著重民族及文化層面上的認識和認同。而在設計課程大綱時,應減少流水作業及公式化的措施,反而應重視教育目標及效果,例如學校舉辦內地交流團,師生參與對學生愛國表現是否有足夠成效等,都應該檢視。
前任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張秀賢先生,主要關注香港青年人國家身份認同及本土意識的問題。張秀賢先生指出,近年部分大學學生會成員鼓吹港獨思想,他個人並不主張港獨,但認為港獨是言論自由理應保障的範圍。張秀賢先生從自身背景、成長及參與學生運動的經驗,分享年輕人對國民身分認同思想的改變,他認為像他一輩的年輕人,出生以來一直有國家的觀念,到香港回歸之後,國家發展越來越好,加上香港經濟、民生等多方面受惠,直到2008年下半年是分水嶺,國家的多項政治及民生事件,都動搖像他一輩年輕人的愛國觀念,後來出現多項社會運動、政治抗爭事件及中港矛盾加劇,都令本土思潮冒起。他期望政府及社會了解年輕人目前面對住屋、大學畢業生工資未有明顯上升、難以向上流動等的困難,了解他們面對目前政治、社會等困局的想法,助他們走入主流,加強溝通,令香港回復和諧及進步。
立法會前主席暨香港願景計劃召集人曾鈺成先生認為,香港獨立是少部分人的想法,目前香港面對的問題,是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人對國家認同觀念有疑問,他認為在港獨及國民身分認同的議題上,應要正確「斷症下藥」,如果診症錯誤,就會錯誤下藥,就會產生問題。當前決策者及社會各界應冷靜及清晰了解問題的根源及小心處理。他認為在一國兩制下,港人考慮自身的國民身分是特別困難,而香港人應充分了解中國人的公民權利和責任,在中國憲法之下應維護國家統一。他認為當權者及各界長遠應從加強年輕人國民身分認同感,及年輕人與國家關係方面,處理目前國民身分認同的問題,而非對有關訴求粗暴壓制,因這樣無助解決香港目前政治及社會的問題。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陳祖為教授,則從國際法和政治道德的角度,了解香港出現少數人士鼓吹從國家分離的想法,港獨思潮是否符合國際法;香港人實際是否有道德權利及法理基礎實現港獨。他認為在學術層面,某地方要實行獨立,必須得到宗主國同意,以及其他國家承認其獨立的地位。如果某地方單方面宣稱脫離宗主國,仍要符合相當條件,根據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尋求自主方式實行獨立,歷史上只有極端例子可以做到。香港在此基礎上,目前難以實行分離國家,在國際法層面,亦無法達成獨立。他認為,面對港獨思潮,政府不應放棄與鼓吹港獨人士對話。
匯賢智庫理事會主席葉劉淑儀女士表示,今天的研討會非常高興聽到各主講者的意見,聽到有啟發性的觀點。她認為,目前各位無須擔心港獨是問題,因為研討會出席者眾,證明香港是言論自由的地方。作為曾處理國安條例的前官員,葉劉淑儀女士表示港獨乃屬於分裂國家的行為,分裂乃指將部分屬於國家的領土分裂出去,是嚴重的行為。今天主辦研討會,能讓各界了解分裂國家是不可行,是嚴重罪行,因此立法防止分裂國家並非對社會沒有好處。而香港無論在倫理或政治等多方面,都難以合理化港獨的行為,例如在聯合國已無法確定有香港民族。她又認同目前年輕人所遇到的各項問題,令他們的國家觀念在近十年產生變化,影響他們的國民身分認同,目前社會正面對各方面挑戰,但葉太認為,所有問題不是不可解決,如各界可聆聽及了解年輕人的需要,理性和平溝通,是可以解決現時的問題。
討論環節 交流氣氛熱烈
各嘉賓發表演講後,再進行互動討論。匯賢智庫政策顧問袁彌昌博士主持,他認為港獨爭議本身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根源等原因,近年更演變成本土派、自決派冒起、確認書、人大釋法、立法會議員遭褫奪資格等風波。他指出,港獨觸動了中央神經是事實,但社會對港獨不應該避而不談,而是應理性地討論,了解問題本質,對症下藥,令陸港關係重回互信的軌道。
各演講嘉賓及台下觀眾,分別再深入討論及交流了多個問題,如回歸前後香港的改變、國民教育的推行、年輕人到國內工作及生活的體驗、國家領導人對香港管治的思想、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給香港的發展、香港年輕人服兵役的可能性等。
最後,研討會由南區區議員陳家珮女士作總結,她稱今天研討會非常成功,證明香港有自由的言論空間讓大家理性討論,包容很多不同的意見,今天各嘉賓從不同角度進行討論,觀點一致,同樣承認香港並無可能實現港獨,目前是部分香港人在國民身分認同存有疑問,雖然前路困難重重,但深相只要各界互相溝通,對症下藥,可尋求共識解決問題。
|
|
匯賢智庫提交《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議書》
新聞稿,焦點,研究報告,意見書,大灣區
2017年10月10日(星期二)
匯賢智庫 提交《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議書》
促進大灣區要素流通 為港人開拓發展空間
隨著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先生於今年三月在全國人大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推動中國內地及港澳特區的深化合作,匯賢智庫於八月舉辦了十場聚焦討論小組會議,參與人次共二百一十五人,交流及討論大灣區的發展優勢、不同界別的關注及期望等,綜合撰寫成《大灣區發展建議書》,歸納了本港各界對大灣區的期望、在大灣區發展所遇到的困難,今天(10日)已呈交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先生。
聚焦討論小組會議 匯集業界對大灣區發展意見
過去十多年,各界一直探索港澳及珠三角城市的新合作模式。儘管珠三角區域的經濟合作隨著CEPA等安排有所進展,但由於香港、澳門、廣東分屬不同制度,一些有關人才、資金、信息、貨物流通的問題仍未解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列入今年總理匯報的中央政府工作報告,目標應該是逐步打破這些障礙,形成更開放、更創新、一體化的市場和宜居區域,發揮龐大的經濟能量,令香港、澳門及區內九個城市一同受惠。
今年八月,匯賢智庫舉辦了十場聚焦討論小組會議,邀請金融、科技、法律、會計、建築測量、創意文化、工商(包括本地商會、外國商會及中小企)、旅遊、運輸物流及航運業界人士參與討論,參與人次共二百一十五人,並邀得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參與調研。九月,匯賢智庫訪問了多位官員及業界代表,以深入了解目前大灣區發展狀況及探討各種建議的可行性。
匯賢智庫今天呈交的《大灣區發展建議書》,歸納了本港各界對大灣區的期望、在大灣區發展所遇到的困難,並提出相應建議,主要建議如下:
1. 成立「大灣區投資基金」:撥出外匯儲備基金部分(如土地基金)和業界合作,成立「大灣區投資基金」,投資於大灣區中地價尚低但具發展潛力的土地,或收購面臨倒閉廠商的土地並爭取以補地價改變用途,建設港人產業或生活園區。
2. 促進人才、資金、信息流動:在自貿區引進「兩本帳」或容許合資格跨境企業設跨境現金管理處;內地方面,為從事特定行業的企業或個人提供較低稅率(企業16.5%、個人15%);香港方面,對於符合條件的外來企業(如在河套區從事人工智能等特定科技業務、為本地人創造指定數目職位)予以較具彈性的來港工作簽證安排;根據《網絡安全法》第三十七條爭取機制容許合法內地運營商把部分資料存放在香港的數據中心。
3. 設立副總理級協調機制:設立副總理級領導主持的中央協調機制,協調大灣區各地方政府以及中央各相關部委,以確保政策落實。
4. 設機制跟進區內融合進度:特區政府應就各行業發展以及推動人才、資金、信息、貨物流動,安排相關政策局成立專責小組,與業界緊密聯繫,經行政長官將意見上達至中央。
5. 加強中小企支援:加強駐粵辦資源和人手,增設「中小企支援處」,加強對中小企的支援,協助中小企與各市不同部門溝通,積極支持中小企在內地提升生產力及拓展市場,協助廠商整合資源進行升級轉型。
6. 推動港人在大灣區生活工作便利化:爭取專業服務、旅遊、物流等界別在執業、營業方面享國民待遇;建設大灣區港人生活園區,鼓勵香港醫療、安老、教育服務大灣區;放寬公共服務金居港規定。
7. 為本地青年開闢發展空間:推動大灣區實習計劃,鼓勵在大灣區設有業務的香港大型企業提供實習機會;增加文化體育交流,例如舉辦跨境單車賽、支持劇團跨境演出。
報告全文可於此詳覽:
http://savantas.org/asset/upload/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白皮書.pdf
-完-
傳媒聯絡:
霍詠詩 (Nancy Fok)
傳訊總監
電話:2115 9860 / 傳真:3100 0087
Email: nancy.fok@npp.org.hk
李儀雯 (Emma Li)
高級傳訊主任
電話:2115 9751 / 3100 0079(總機)
Email: emma.li@npp.org.hk
|
|
《基本法》溫故知新論壇 Basic Law Development and Outlook Webinar
焦點,最新消息,最新活動
今年是《基本法》頒布三十周年,為加深大眾對《基本法》的認識,匯賢智庫將於12月 11日舉辦「《基本法》温故知新論壇」線上座談會,讓參與人士及公眾更加了解《基本法》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的理念和重要性。
日期: 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時間: 下午2時至5時
形式: Facebook Live, YouTube Live & ZOOM
討論內容:
報名連結:
|
|
向內地檢測核酸支援隊致謝
焦點,最新消息
為了向“內地檢測核酸支援隊”表示謝意,匯賢智庫準備以“匯賢之友”名義向支援隊致送“感謝咭”,並於九月十日﹙星期四﹚及九月十一日﹙星期五﹚在辦公室籌集簽名。歡迎有意參與人士在辦公時間內前來簽名 (公眾人士亦歡迎前來) 。詳細地址如下︰
辦公時間 ﹕早上九時至晩上六時
地址 ﹕香港灣仔譚臣道23號壬子商業大廈23樓
|
|
我們搬遷了
焦點,最新消息
我們搬遷了
We had moved
|
2020年12月電子通訊
電子快訊
匯賢智庫 2020 年 12 月電子通訊
SPI eNews December 2020
編者的話
不經不覺,2020年又快要過去了。這是個不平凡的年度,新冠肺炎肆虐,對我們活動項目的開展形成了莫大的挑戰,猶幸在同寅不懈努力下,在下半年完成了兩個主要項目,也算是有所交代。
延續在2019年開展大灣區的「物業及設施管理」專業交流項目,匯賢智庫學苑(以下簡稱“學苑”)在2020年5 月至11月期間陸續舉辦了四個線上分享會,詳情會在下面專题介紹。
在九月份,內地派遣支援隊來香港,免費為全港市民進行核酸檢測,為了向「內地檢測核酸支援隊」表示謝意,匯賢智庫以“匯賢之友”的名義向支援隊致送“感謝咭”,並於九月十日﹙星期四﹚及九月十一日﹙星期五﹚在辦公室籌集簽名,會員反應熱烈,親自來到我們的辦事處簽名,送上香港市民的一點心意。
2020年12月11日,由匯賢智庫主辦、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新聞聯”)協辦、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支持,並獲“基本法推廣活動資助計劃”贊助的「《基本法》温故知新論壇」線上座談會順利舉行,因應疫情發展,座談會由線上線下混合模式改為全線上參與,盡量減少與會人士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展望來年,我們希望隨著疫苗的普及,新冠肺炎在全球得到廣泛控制,社會各界生活恢復正常,我們也正在籌備在2021年開展不同的項目,敬希密切留意。
黄彥勳
匯賢智庫政策總監
From the Editor
2020 is coming to an end. In this remarkable year, the Covid-19 pandemic posed immense challenges to the launching of our activities. Fortunately, with the relentless efforts of our colleagues, Savantas Policy Institute (“SPI”) managed to fulfill its task by completing two major programmes.
Carrying on the professional “Facilities Management” programme 9+2 series launched in 2019, the Savantas Liberal Arts Academy (“SLAA”) organized four on-line sharing sessions from May to November, 2020. Please see the designated column below for details.
In September, the Support Team from the Mainland arrived Hong Kong to assist in offering free voluntary Covid-19 tests for the public. To show appreciation to the “Mainland Covid-19 Support Team”, SPI presented “Thank You Cards” to the support team and invited members to sign the cards on 10th (Thursday) and 11th (Friday) September. Members responded enthusiastically. Many came to our office in person to send their regards.
On 11th December 2020, SPI, together with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 successfully organized the “Basic Law – Development and Outlook Webinar”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Centre for National History Education (Hong Kong). The webinar received funding support from the Basic Law Promotion Activity Sponsorship Scheme. Ow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webinar was conducted entirely on-line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infection for the participants.
Looking ahead, we hope that with the availability of vaccines and widespread inoculation, the pandemic will be controlled across the world and life will resume normal. We are planning various programmes for 2021. Please stay tuned.
Alex Wong
Savantas Policy Institute
Policy Director
向「內地檢測核酸支援隊」致送的“感謝咭”
"Thank You Card" to the "Mainland Covid-19 Support Team”
活動精華 Event Highlight
粵港兩地「物業管理」專業知識交流線上系列分享會
從2020年5月份,學苑分别舉辦了四個物業管理專業知識交流的線上分享會,主題依次是:“粵港兩地實用保險知識” 、“廣東地區物管企業財務管理基本認識”、“ 廣東地區物管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基本認識”及“香港地區另類機構的物業管理服務分享”,上述分享會均獲粤港两地物業管理人員積極參與,在線上線下積極交流。
Professional “Basic knowledge on Property Management in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Area ” via On-line Sharing Sessions
From May of 2020, SLAA organized successively four professional On-line Sharing Sessions for the above captioned subject. The themes were, respectively, “Basic Knowledge of Insurance Practice in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Basic Knowledge on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Property Management Enterprises in Guangdong”; “Basic Knowledge o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property Management Enterprises in Guangdong”, and "Property Management Techniques for Special Establishments in Hong Kong". The sharing sessions were attended by property and facilities management practitioners in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who exchanged ideas and experience enthusiastically on-line.
《基本法》温故知新論壇
《基本法》温故知新論壇(“論壇”)在12月11日(星期五)順利舉行,我們十分榮幸,邀請到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先生親臨會場發表主題演講,並獲多位重量級嘉賓參與,包括:匯賢智庫理事會主席葉劉淑儀女士;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先生;資深大律師莫樹聯先生;及前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先生等一起分享「基本法」的落實、「一國兩制」的發展及「國安法」的推行等範疇的心得。是次論壇是為了慶祝《基本法》頒布30周年以及加深社會大眾對《基本法》更加瞭解及其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的理念和重要性。
論壇歷時兩個半小時,期間嘉賓講者回顧了《基本法》的初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基本法》的關係,《港區國安法》的制訂與實施,及香港行政主導的內涵等。社會人士、媒體和學生透過視訊在答問環節踴躍提問,就基本法校園教育、社會教育等問題展開討論,會場氣氛熱烈。
Basic Law – Development and Outlook Webinar
The Basic Law – Development and Outlook Webinar (“the Webinar”) was held successfully on 11th December 2020. We were very honoured to have Secretary for Constitutional and Mainland Affairs Mr. Erick Tsang as the keynote speaker. We also had distinguished guests to join the panel discussion. They include: Mrs. Regina Ip, Chair of SPI; Mr. Albert Chen, Professor of Law School,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r. Johnny Mok, Senior Counsel; and Mr. T.K. Lai, former Secretary for Security. The Webinar was organized to celebrate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sic Law and to increase the general public’s knowledge of the Basic Law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cept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and its implementation.
The Webinar lasted for two and a half hours. During the Webinar, the panelists reviewed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sic La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Basic Law; the 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 for Hong Kong; and the essence of the executive-led government. The public, media and students raised many questions on-line and generated active exchanges.
論壇的內容現已輯錄在匯賢智庫網頁及YouTube頻道,有興趣重温論壇的朋友可以透過以下的連結觀看:
匯賢智庫網頁:http://savantas.org/savantas
影片重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0abx3iBNd8
關注匯賢智庫channel:
YouTube: https://lnkd.in/edzhbm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avantaspolicyinstitute/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savantas-policy-institute/
Video clips of the Webinar are now available for viewing on SPI’s website and YouTube channel. Those interested are welcomed to follow the links below:
Website:http://savantas.org/savantas
Video: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0abx3iBNd8
SPI social media channel:
YouTube: https://lnkd.in/edzhbm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avantaspolicyinstitute/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savantas-policy-institute/
© 2020 匯賢智庫政策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0 Savantas Policy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訂閱設定 取消訂閱
|
匯賢智庫電子快訊 -- 2018年4月號
電子快訊
匯賢智庫電子快訊 -- 2018年4月號
葉太專欄:〈移走港鐵大山 公有化勝公開回購〉
撰文︰葉劉淑儀女士 原文於2018年4月11日刊於《經濟日報》 社會上有聲音要求特區政府回購港鐵,但其實回購上市公司絕對不是理智的方法。特區政府現時已持有75%港鐵股份,政府官員在港鐵董事局能行使投票權,甚至可以將港鐵「退市」(delist),將其股票在市場摘牌,及令港鐵以承擔更大企業社會責任的方式營運,例如將物業買賣所得的利潤補貼票價,以及放棄「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去釐定票價,令市民享有較低廉的車費,同時為員工作出合理的薪酬調整,確保員工有更好待遇。 我曾向港鐵高管提此建議,對方表示技術上並不困難,只視乎特區政府有沒有政治決心將港鐵「公有化」。要移走港鐵這座大山,令港鐵負更大的企業社會責任並不困難,只看特區政府是否願意。按此閱讀全文
匯賢專題:自資學位進退維谷 一技傍身方為王道
撰文︰江皓明(匯賢智庫政策主任) 原文於2018年4月10日刊於立場新聞 專上教育本身對很多人來說是一項巨額投資,成本除了學費以外還有2-4年的機會成本。本身對學習感興趣,或者學術能力高的同學,要取得經濟學家估計的回報並非難事。但傳統中華文化在香港根深蒂固,「讀書好」的刻板印象在香港社會根深蒂固,難免造成部分同學學術能力欠佳,卻又因為種種原因(如家庭及朋輩壓力,或社會風氣)然而繼續勉強升學,在專上教育體系內掙扎。政策制定者應該顧及這群同學。 Julie Berry Cullen、Brian A. Jacob及Steven D. Levitt教授曾經對芝加哥的公立學校系統進行社會研究,其中一項研究所得是:「讓在傳統學校表現欠佳的同學可以到工藝或廚藝等職能學校取得一技所長傍身,對青少年影響至為深遠。」這個結論值得香港借鑒。按此閱讀全文
© 2018 匯賢智庫政策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8 Savantas Policy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更新訂閱設定 取消訂閱
|
電子快訊 - 2018年1月號
電子快訊
「中國的大航海 — 由海洋歷史人物說起」座談會
大航海時代,是指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由歐洲人開闢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繞道非洲南端到達印度的新航線,以及第一次環球航行的成功。不過,中國人也有自己的大航海,並可從中國的海洋歷史人物說起。 海上絲綢之路協會 (海絲會) 及匯賢智庫學苑很榮幸邀請到梁二平先生,主持「中國的大航海 — 由海洋歷史人物說起」座談會,讓參加者可以從繪畫中品讀歷史,細聽中國鮮為人知的海洋歷史故事,認識隱沒在史書中的中國海洋的上下兩千年。 梁先生是資深媒體人、高級編輯、專欄作家、海洋文化學者、深圳大學海洋藝術研究中心學術總監。1980年代起從事旅行寫作,足涉中國所有省,行走世界30多個國家。著有《關東風情》、《中國風情》、《旅遊攝影》等著作。2000年起,關注海洋文化。有海洋文史地理著作:《誰在地球的另一邊 — 從古代海圖看世界》、《誰在世界的中央 — 古代中國的世界觀》、《中國古代海洋地圖舉要》、《中國古代海洋文獻導讀》、《敗在海上 — 中國古代海戰圖解讀》、《海洋深圳 — 深圳海洋文化歷史地標田野調查》、《 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等。 另有散文集《花樣生活》、《秀場與看客》、《肢體的遊戲》、《身體的迷霧》、《一米陽光》等著作。有部分著作被譯介到其他國家和地區。 歡迎對本座談會有興趣的人士登記參加。座談會詳情如下: 日期: 2018年1月30日(星期二) 時間: 下午2:00 登記;下午2:30 開始 地點: 香港中環遮打道3A香港會所大廈15樓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語言: 普通話 費用: 免費,需預先登記 敬請於2018年1月26日或之前,登入以下網址報名: https://goo.gl/forms/bBq5O0uNEyeTXmjX2 座位有限,先到先得。若有任何查詢,請致電: 2111 9262 或電郵: seminar@maritimesilkroad.org.hk。
【費用全免】銀行與金融講座系列:綠色債券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去年10月11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當中第98段提及香港政府將發行綠色債券,以期推動投資者透過香港的資本市場為綠色項目進行融資。究竟什麼是綠色債券呢?綠色債券在市場上有什麼發展歷史和角色呢?香港的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現況如何呢? 匯賢智庫有幸邀請到嶺南大學經濟學系及財務及保險學系專業實踐教授何昊洺為各位作介紹,讓大家可以對綠色債券作更深入的了解。活動詳情如下: 日期:2018年1月26日(星期五) 時間:晚上七點至八點半 地點:香港灣仔軒尼詩道139號中國海外大廈11樓A-B室匯賢智庫劉絜文會議室 語言:粵語 如有興趣可按此報名。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 2017 匯賢智庫政策研究中心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7 Savantas Policy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訂閱設定 取消訂閱
|
|